气候变暖警钟长鸣 暖冬现象引全民关注
1月5日,北京。当地时间上午9点,北京地区气温已攀升至15摄氏度,比往年同期高出10多度。这股来自西南方向的暖风,不单单吹暖了京城大地,更让全国上下陷入了对”暖冬”现象的广泛讨论中。
就在昨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暖冬黄色预警。预报显示,未来一周,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维持冷空气缺乏、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小的天气形势。除了西北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都将达到10摄氏度以上。
这一罕见的高温天气,与百余年来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趋势不无关联。早在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就开始预言”暖冬”将成为新常态。但直到今年,这个看似遥远的论断才被老百姓切实感受到。
”俺老伴说,咱们这儿从来没有过这么暖和的冬天!”1月4日上午,在河北省邯郸市一处菜地里,76岁的老农郭汉林正在采摘晚熟白菜。看着菜园子里还在疯长的蔬菜,他既高兴又忧虑。
一方面,暖冬延长了菜篮子的供应期,给他们这些农户多挣了一笔外快;另一方面,缺乏雪水滋润,菜园很快就会干涸,未来的收成难以乐观。作为老农,郭汉林对暖冬影响深有体会:”大自然生生不息,一切都有个定数。冬日少了‘三九‘寒冷,春季就难免干旱,这可是让我们操心啊!”
农户们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未来10年,我国约67%的农田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干旱威胁。与此同时,高温还可能使种植区域发生剧烈变迁,冬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的产量将面临沉重打击。
这一现象正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1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暖冬折射了全球变暖的严峻形势,敲响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警钟。文章旗帜鲜明地说:”环境是生命之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我们决不能任由暖冬的影子在农田上逐步蔓延,而是要采取果断行动,共同为和谐家园注入新活力!”
专家呼吁,既要提高公众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也需加大环保投入,限制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应着手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发展节水农业,选育抗旱品种,以有力应对暖冬等极端气候的影响。
那么作为普通公众,我们又该如何自救?1月4日,北京一家社区中心组织开展了”应对暖冬”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居民们发放环保小贴士,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并推广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小妙招。
”比如空调温度设在26度就可以了,少开一度可减少6%的用电量。”工作人员说,”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累积小行动就能减缓全球变暖的脚步。”
在此次暖冬事件中,我们看到了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严峻挑战,但我们同样也看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与共同行动。一个永恒的话题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地球生病了,而我们拥有治愈它的方子,只要行动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