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开头,2044年,21岁的刘培强出场,相信不少观众都有一种轻微的恍惚感:吴京怎么变年轻了?
虽然是众所周知的娃娃脸,但74年出生的吴京,今年也已经48岁了,甚至比电影中饰演他师父的沙溢,还要大4岁。
但影片前半段,蓄了胡子的沙溢,与年轻了20岁的吴京,的确就是那样亲如父子、没什么违和感的师徒俩。
时间当然不会倒流。
谢楠曾分享过吴京面部捕捉的花絮,不错,就是拍摄时使用的面部捕捉技术,让镜头中的吴京变年轻了,那密密麻麻一看就十分复杂的构造,让人有种分不清是现实还是科幻世界的感觉。
面部捕捉技术不算新鲜,很多人最早知道它,应该是卡梅隆拍《阿凡达》,但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后期做“异形”,比如当初《疯狂的外星人》里捕捉徐峥的面部动作和表情来做“外星人”,最终成片里,演员基本都是“面目全非”的。
《流浪地球2》使用的是目前国内最顶级的硬件捕捉设备和软件系统,能捕捉到演员表演时最细微的表情、肌肉、褶皱、血管显现等,并且也是国内第一次把这项技术用于让人“返老还童”——后来的年轻版刘德华一出场就把人帅了一脸,自然也是这一秘密武器的功劳。
很少有哪部片方,愿意如此大手笔地“挥霍”,毕竟,绝大多数情况下,大家都是通过前期化妆+后期磨皮来使演员变年轻。
但你就说这“挥霍”值不值吧?
看《流浪地球2》时,几乎全程都能听到烧钱的声音,每一个场景都让人深感值回票价,爽,太爽。
观众肉眼可见的特效,砸钱,观众未必会注意的细节,也要砸钱,如果说,《流浪地球》第一部打开了国产科幻的大门,那第二部,简直是硬生生把这扇大门撞开了。
电影里,刘培强看到韩朵朵的第一眼,脑海里就浮现出了两人结婚生子一系列画面……本来“生无可恋”的人,在遇到一眼认定的命中注定之人后,顿时便觉得,地球真美好!
郭帆,你知道吗,看完小破球2之后,我也觉得地球真美好,我也认定你了,我脑海里浮现出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被你一部接一部从文字变成电影的画面!
坚决附议这位网友,必须要拍到七老八十,噶了之后重生为数字生命继续拍!
郭帆,你睡得着吗,我睡不着,小破球2都上映好几天了,我竟然还没看到第三部!
郭帆,你的催更人不止有谢楠,还有我!
咳咳,不好意思,刚才太激动了。
虽然说是第二部,但《流浪地球2》实际上是第一部的前作。
第一部里的刘培强,是一位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的父亲,成熟而可靠,前作则讲述了刘培强的“前半生”,刚出场时的他,和他后来的儿子刘启不遑多让,也是个横冲直撞的毛头小子。
地球面临的各种危机越来越严重,刘培强的人生似乎也陷入了某种困境,于是我们看到他在责任重担之下从男孩变成男人、从儿子变成父亲的过程,甚至还见到了他人到中年的那种无力感。
作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战狼”,吴京的打戏自然不在话下,但他还承包了这部贺岁片里绝大多数轻松的喜剧戏份,并承担了这部硬核科幻片里爱情、师徒情等格外柔软的部分。
吴京的表演可谓粗中有细,层次分明地展现了刘培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状态:前期“重返21岁”不仅靠高科技,更要靠演员本人明亮飞扬无忧无虑的眼神;后期眉宇间透着挥之不去的愁绪,眼神却更加沉稳坚毅,令人心疼,却也令人更有安全感。
或许因为戏外的吴京也同样为人夫、为人父,所以戏里刘培强在爱人和家人面前的那种铁血柔情,格外真挚动人。
在宏大叙事之下,即便是作为主角的刘培强,重要的人生节点其实也只有那么寥寥几笔,但吴京的演绎却很流畅,尤其是,先看了第一部、知道了他的生命将于52年之后因为去炸木星而终结,就算是开头插科打诨的喜剧部分,也时常会让人生出一种镜花水月患得患失之感。
第一部里吴孟达饰演的韩子昂,生于1999年,其实是一位95后,而刘培强,则是一位千禧年的20后,他生于2023年1月22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电影上映第一天,难怪那天去观影的人,被戏称为刘培强的“接生人”。
然后,今年出生的所有孩子,都是刘培强的同龄人。
多么神奇,明明是电影中的虚拟人物,却因为演员充满代入感的表演、因此角色如此细节的设定,而与我们建立了某种联系,好像就成了让我们牵挂的真实存在的人,也难怪会有观众真情实感地愿意在2075年与刘培强一起慷慨赴死。
我们亲眼见证了刘培强的成长,也见证了小破球系列的成长。
放在《流浪地球》之前,我是怎么也不会想到,能这么快,就看到这么厉害的国产科幻片,而且,正如三体人所说,人类世界的科技发展速度是加速的,一旦起跑,就越跑越快,短短四年,《流浪地球2》就全方位地超越了第一部。
还记得四年前小破球上映之初,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它,可想而知,前期也很少有人愿意给这样一部在当时看上去很冷门却又很烧钱的电影投资,是被郭帆忽悠来的吴京,不但零片酬,还反过来“带资进组”。
因此,小破球系列的成功,吴京功不可没,如今我们惊艳于它开出越来越璀璨的花朵,是因为有人曾为萌芽时期的它浇水施肥。
当时吴京的一段话,也打动了许多网友——他说,中国的科幻迷特别可爱。(不错,我就是那个小可爱!)
尊重观众的主创,必然也会受到观众的尊重。
小破球系列,让我看到了电影主创与观众之间最美好的“双向奔赴”。
当初,第一部凭借口碑发酵实现票房逆袭,最终以46.86亿的成绩在当年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二。
第二部上映第四天,票房破15亿,吴京的个人总票房也达到300亿,成为中国影史上首个达到此成就的演员。
更难能可贵的是,目前豆瓣上已有40多万人,为《流浪地球2》打出了8.2的高分,一骑绝尘领跑春节档。
就连看多了美国大片的海外网友,也纷纷给出了好评。
但是还远远不够,远远无法与口碑和热度相匹配的排片,成了它目前最大的短板。
有更多的排片,才有更高的票房;有更高的票房,才有更好的下一部。
除了电影中的大场面,《流浪地球2》还有台前幕后工作人员多达2万人,可想而知有多烧钱。大概没有什么电影,会让小破球系列这样能让人争着做“精神股东”吧,无比迫切地希望片方快快回本,不仅回本,还要狠狠赚钱,然后继续烧钱拍下一部,如此循环。
当初第一部上映前,郭帆有两个预期,一是希望它不要赔钱、这样就可以做下一部,让电影工业越来越完善,二是希望能给大家埋下科幻的种子。
如今回头看,这两个预期都达到了,但我知道,他绝不会想止步于此,观众也不希望止步于此,大家都迫切地想要第三部,想要呈现/看到更震撼的国产电影工业美学,想要第三部像第二部超越第一部一样超越第二部。
甚至,我还贪婪地想看中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流浪地球宇宙”,想看更多更硬核的科幻大片百花齐放。
国产科幻电影,没有“最顶”,只有“更顶”。
看《流浪地球2》,时常都能感受到那种“传承”的意味,比如从周喆直到郝晓晞、再到年轻的外交官新人,再比如,张鹏与老诺夫的友情,让人想起第一部里刘培强与马卡洛夫的友情,尤其是去贝加尔湖钓鲑鱼的约定。
国产科幻电影有吴京、有郭帆是何等幸运,但仅有他们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在戏外也看到“传承”,看到在市场给出正面反馈之后,有更多从业者燥起来、动起来。
最后,本i京人士还有一个问题:第三部里还会有吴京吗?刘培强会不会也继续以数字生命的形式去执行任务呢?
好了好了不说了,我去二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