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下面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网友的故事。
早上正要出门上班时,突然有人敲门,原来是楼下的老太太。
乘坐电梯的时候总能看到楼下这个老太太,推着那种老人专用的手杖凳,走路的时候当拐棍用,到了外面晒太阳的时候直接可以坐到上面。
我很好奇,老太太来我这里有什么事儿,便笑着问:大姨,您有什么事儿?
老太太一脸难为情,沉默了一会儿之后,似乎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接着老太太对我说了这样一番话:小伙子,我瞧着你人挺好,每次我坐电梯的时候,你都给我开门,帮助我,我就住你楼下,我想让你把我的房子买了,我这房子可有134平啊!
我愣住了:可是我也没打算买房子呀,我已经有房子住了!
老太太接着说:不用你花钱,只要你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把房子留给你。
老太太说完不等我回答便又接着说起来:孩子,你每天下楼的时候路过我家门口,敲敲我家的门,如果我回答你了,你就安心去上班,如果你听不到我的声音,就麻烦你给我的儿女打个电话,如果他们还是不回来,就麻烦你再送我一程,房子我会留给你。
老太太的这番话让我心里一紧,这哪里是小小的请求,这是生命的托付!
我纠结着要不要答应,毕竟这是别人的家事,可是看着老太太布满皱纹的脸庞以及眼神里的恳求,想起自己的早已过世的外婆,我还是点了点头,接着把老太太让进屋里并且给老太太倒了水喝。
聊天中得知,老太太和老伴儿都是退休老教师,儿子远在俄罗斯,女儿则嫁到了新疆,儿女都各自成家后,一直是老夫妻俩相依为命,去年老伴儿去世了,便只剩下老太太一个人。
她说:儿女已经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家的老房子也已经卖了,如今她一个人无依无靠,自己住在这套房子里,空空荡荡的。
接着老太太叹了口气:如果他们当时没那么优秀该多好,一年总能见上几次。
从那之后,我每天早上去店里上班的时候都会敲敲老太太的家门,听到老太太的回应便安心去店里,周末有时候也会去老太太小坐一会儿,或者给老太太做个饭。
就这样过去了大约一年的时间,有一次我有事出差,一个周之后才回来,回来后第一时间便去敲了敲老太太家的房门,结果却是一片沉寂。
慌忙间我拨打了物业的电话,物业将门打开之后才发现,老太太已经躺在床上闭着眼睛,看起来很是安详,床边还放着一本相册,里面都是家人的照片。
医生赶来之后给老太太做了检查,死于心脏病。
随即我便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儿女,但由于种种原因儿女们还是没有回来。
最后我帮忙安葬了老太太,葬礼上也没有几个人,就这样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似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网友分享这个故事的时候,心里还是挺沉痛,作为父母,我们总是期望孩子优秀,期望孩子成材,可当孩子真的优秀远走高飞的时候,晚年的孤寂又有谁知道呢?
而网友分享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白岩松曾在节目里说:我们这一代人注定是孝顺老人的最后一代,也是被抛弃的第一代人。
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很多人都接受了这种思想:老了就去养老院,不拖累子女,不指望儿女养老。
孩子也逐渐接受了这种想法,很多留学国外的孩子更是对这种观点根深蒂固,除了通个电话几年都不会回来看望一次。
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大家会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都不能干涉谁的生活,更不能道德绑架对方。
也许未来会有所改变,也许未来会更加加深这种观点,那就不得而知了。
对于当下的这种情况,你怎么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