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二十五填仓节,记得:1要扫、2不借、3要点、4要吃,添福添财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2025-02-22 15:58:48

“新春欢歌尚未休,二十五至填仓留。民俗讲究藏深意,福财相伴岁月悠。”各位朋友,热热闹闹的春节余韵还在心头荡漾,转眼间就迎来了正月二十五这个特别的日子——填仓节。这一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习俗可不少,牢记“1 要扫、2 不借、3 要点、4 要吃”,便能为新的一年添福添财,其中的门道,且听我慢慢道来。

填仓节历史悠久,其起源与农耕文明紧密相连。在古代,人们靠天吃饭,粮食是生存的根本。经过漫长冬季的消耗,到了正月二十五左右,家中粮仓大多见底,百姓们眼巴巴盼着仓廪充实起来,于是便有了填仓节,向天地神灵祈愿新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这一节日承载着先辈们对富足生活的炽热向往,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先来说说“1 要扫”,这一习俗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大清早,家家户户都要把庭院、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不仅是为了营造整洁的环境,更是寓意扫去晦气、厄运,迎接福运进门。就如同新春大扫除一样,把旧年的不如意统统清扫出去,让新的一年从清爽开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生活的馈赠,为家中招来吉祥之气,也让财神爷乐意驻足。

接着是“2 不借”,其一,这一天不宜借钱给别人。老话说“正月借钱穷一年”,虽说有些夸张,但在填仓节这个祈愿财富的特殊日子,把自己的财运往外送,总归不妥。此时的钱财寓意着新一年的财气根基,借给他人,仿佛财气也随之飘散,自家的仓廪就难以充实。其二,也不要向别人借钱,开口借钱可能会将别人的福运、财运“借走”一部分,破坏了彼此的好兆头,还容易引发不愉快,影响人际关系,倒不如安安稳稳过好这一天,守住自家的福运财气。

再讲讲“3 要点”,要点灯、点香、点蜡烛。夜幕降临,家中各处要灯火通明,尤其是在厨房、粮仓等地,一盏盏明灯照亮黑暗角落。这灯火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寓意新的一年家中日子红红火火,没有黑暗与阴霾。同时,人们还会在神龛前点上香、蜡烛,虔诚祭拜仓神等神灵,感恩过去一年的庇佑,祈求新一年无灾无难,粮食满仓。香烟袅袅升腾,带着人们的心愿飘向天际,希望能被神灵听见,给予福泽。

还有“4 要吃”,各地在填仓节的饮食上各具特色,都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在天津,百姓爱吃米饭熬鱼汤,“鱼”“余”谐音,期盼新一年年年有余,生活富足。鱼汤的鲜美融入米饭,每一口都是对未来的甜蜜期许。在北京,烙饼是填仓节的“主角”之一,烙饼又圆又厚,恰似粮囤盖子,吃进肚里,期望能盖住福气、守住粮食,一家人围坐,共享这朴实又饱含心意的美食,其乐融融。而在一些北方农村,还会蒸制各种形状的面食,如刺猬、老鼠等,刺猬寓意财富往家里驮,老鼠象征粮食多到吃不完,这些形态各异的面食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关于填仓节,还有许多有趣的典故。相传,古代有个皇帝,看到百姓在正月二十五这天用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圈,中间放上粮食,觉得新奇,一问才知是祈愿丰收、仓廪充实,皇帝大受感动,便将这一天定为填仓节,鼓励百姓重视农业生产。此后,这一节日的习俗愈发丰富,传遍大江南北。

时光流转,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物质条件优越,但填仓节的习俗依然如熠熠星辰,照亮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之路。遵循这些习俗,不是迷信,而是在感受先辈智慧的同时,给自己一份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一天,让我们心怀敬畏,用行动传承民俗,相信新的一年定会福运满满、财源广进。

0 阅读:34

水蓉看大家的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