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不晕车!试驾长安马自达MAZDAEZ-6

20Auto欣说 2024-12-08 20:26:56

电车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同一条路,有的车,坐起来晕头转向,七荤八素、翻江倒海,都不足以形容那种眩晕感,真想口吐莲花;然而,有的车却可以丝滑从容,坐了跟没坐一样。

前者是特斯拉Model 3,后者是长安马自达MAZDA EZ-6。不吹不黑,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有试过,肉测过,你就会发现,原来合资新能源汽车补课的效率是多么的突飞猛进。士别三十日,必当刮目相看。短暂调整过后,腾飞只是早晚的事。

依然“弯道王”

从重庆市区一路向北,开往东升村柳月湾露营地的途中,有一段20分钟左右的山路。重庆多山,川渝人再熟悉不过。偏偏上山的这段路,经过两次换手后,轮到我们同行三位媒体人试乘试驾竞品车型,一辆特斯拉Model 3。没有任何物理按键,挂挡也在大屏幕等等操作,让我们这些油车用户体会到了什么叫高科技。正准备夸一夸,一阵头晕袭来,让我的话吞了回去。跟着就是胃里翻江倒海,经验告诉我,这是晕车了。此刻,坐在前排副驾的老师来了一句:你们头晕不?我:晕得不能更晕了。

狭窄的村路,不时的发夹弯,上坡下坡,几经轮转,终于到了午餐点——此刻,被甩得七荤八素的我们三个人,已经没有了半点胃口。一句忠告送给大家:“吃饭前,不宜坐某斯拉。”尤其是美食饕餮前,选车需谨慎。

没有吃一粒米饭的午饭后,又回到了熟悉的MAZDA EZ-6上——吃了一包坚果垫垫肚子,沿着那段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下山,回重庆市区。头不晕了,浑身都有劲了。同车的媒体老师锐评:爱ta,就选MAZDA;恨ta,就选TESLA。全车大笑。这是一句玩笑,但是晕车的感受是真实的,长安马自达MAZDA EZ-6不晕车的感受也是真实的。

据介绍,这得益于沿袭了燃油车的标定、动能回收的线性圆滑,标配后H臂式多连杆独立悬架保证了车辆过弯的稳定,以及大师级底盘调教。

燃油车时代,马自达是那个zoom-zoom的弯道王,以精良的调教和发动机硬件实力,获得马粉的认可,素有“东瀛宝马”的美名。到了新能源时代,马自达优良的基因显然得到了继承,不变的DNA内核。电车的驾控,更接近油车的质感。当“人马一体”叠加电感的buff,驾驶乐趣一点不打折扣;这是一款麋鹿测试80kph、双移线最快通过试验110kph的B级轿车,运动、好开、好坐。可以负责任地说,MAZDA EZ-6就是电动版的马自达6。

依然“魂动红”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这在自主品牌中非常常见,但是在合资品牌中是同级唯一。该车提供3C超快充骐骥电池,我们试驾的纯电版续航达到600公里,续航达成率几乎100%,这一点还是很厚道。

MAZDA EZ-6的造型设计依然坚持极简风,“魂动红”一眼入魂。前脸采用“Flying Feather光之翼”设计,点亮之后就像漂亮的鸟类羽毛一般,动感翩然。解闭锁、充电(0%、50%、100%三种充电状态)时,前大灯会展现不同的灯语。

增程版车型前格栅略有不同,因为有主动进气格栅功能,优化散热,降低风阻,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性能。MAZDA EZ-6新增的流光金、朗月灰车身配色,再度诠释了马自达的匠人精神,纳米级色浆搭配10μ量级超细铝粉,实现高定向性的颗粒排列,达到FI值20的目标,是普通油漆的近4倍。

合资同级唯一的电动尾翼,很有电车的辨识度。

当车速达到90KM/h时,自动打开,在高速行驶时,提供整车下压力。同时提供10种唤醒模式,升降响应速度不到3秒,是电车氛围组的担当。

运动轿车也兼顾舒适

MAZDA EZ-6凭借4921、1890、1485mm的长宽高尺寸,以及2895mm的轴距,对Model 3形成了碾压,同时也带来了宽敞的车内空间。

全景天幕、电动中置遮阳帘,夏天无需用户像特斯拉那样尴尬,坐车内打伞。我们试驾的纯电版EZ-6还配备有前备箱,空间大至99L,可以放置渔获、榴莲等,防止串味。

这款运动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并不逊色,使用了MAZDA CX-90同款的座椅设计,菱形绗缝+NAPPA真皮工艺,豪华触感明显;座椅支持通风、加热,前排主副驾还可以选装零重力座椅,合资品牌新能源同样也可以“遥遥领先”。

中控大屏达14.6英寸,带有防眩目功能,是合资品牌首个大尺寸中控屏,同时还有10.1英寸的高清数字液晶仪表,支持多档背光亮度自动调节、白天黑夜多种风格,人性化程度高,当然也再次演绎了马自达“以人为本”的品牌理念。

此外,标配14个索尼扬声器、标配9个安全气囊以及笼式车身架构等,都展现出老牌车企的担当。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向新能源转型的当下,长安马自达为合资品牌打了个样:其针对新能源车推出的终身零燃和智驾护航两项兜底权益,开合资企业行业先河。这是在为用户负责,更是品质实力的自信。

0 阅读:26

20Auto欣说

简介:从业十几年的汽车记者,换个角度看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