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宫廷政变乱局:子弑父称帝不过百日,弟讨逆血洗宫廷(二十)

茉莉花香醉人 2025-04-19 17:30:07

后梁乾化二年(912年),朱温被次子朱友珪弑杀。朱友珪见父亲肠胃流出,鲜血染红床铺,立即命人用被褥裹尸,藏于床下。他秘不发丧,派供奉官丁昭溥携带伪造诏书,赶往东都洛阳,命令东都马步军都指挥使、均王朱友贞速速诛杀博王朱友文。朱友贞不知诏书是假,诱出朱友文将其杀死。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尚未启程,也被朱友珪派人捕杀。

随后,朱友珪对外宣布伪诏道:

“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协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蓄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间,甲士突入大内,赖郢王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疾因震惊,弥致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令权主军国重事,再听后命。”

两天后,丁昭溥从东都返回,禀报朱友文已被诛杀,朱友珪大喜过望,心花怒放,弹冠登极。于是,他再下一道矫诏,谎称乃父遗命,传位次子。随后又将朱温的遗骸草草入棺,准备发丧,自己则在灵柩前即位。任命韩勍为侍卫诸军使,值宿宫中。韩勍劝朱友珪多出金帛赏赐各军,以收买军心。军士们得了厚赏,乐得养家糊口,对宫廷政变袖手旁观。

内廷虽被朱友珪笼络,但外镇藩帅却不受羁縻。匡国军(治陈州,今河南淮阳)将士听闻朝廷内乱,向节度使韩建报告事变,此时韩建刚调任该镇节度使,却不予理会,最终被军士杀害。杨师厚留戍邢州、魏州,趁机率军进入魏州,驱逐节度使罗周翰,占据魏州自行处理军务。朱友珪畏惧杨师厚势力强盛,只好将罗周翰调往宣义军(治滑州,今河南滑县),任命杨师厚为天雄军节度使(天雄军即魏博镇,唐代旧有此军号,后梁沿用)。

护国军(治河中,今山西永济)节度使朱友谦,年轻时是石壕一带的大盗,原名朱简,后来归附朱温,因与朱温同姓,愿列于子侄辈,改名朱友谦。朱温篡位后,命他镇守河中,加封冀王。他听闻洛阳事变,已知其中有异,泣语群下,道:“先帝辛苦数十年,得此基业,前日宫廷变故,传闻极为恶劣,我身为藩镇,却不能入朝扫平逆贼,真是一大恨事!”

话音未落,洛阳使者到来,加封他为侍中、中书令,并征召他入朝。朱友谦对来使说:“先帝驾崩,现在何人继位?我正要前往问罪,还待何征召?”来使回报朱友珪,朱友珪立即派韩勍等人攻打河中。朱友谦举河中投降晋国,向晋王李存勖求援。李存勖统兵救援,大破梁军,韩勍等人败退回洛阳。

再说这朱友珪,生母本是亳州的营妓,当年朱温镇守宣武军(治汴州,今河南开封),攻略宋州、亳州时,与该营妓生下朱友珪,排行第二,因着出身,弟兄们大多看不起他。如今他又弑父篡位,诬陷朱友文,怎能瞒过天下人的耳目?

糊里糊涂过了半年,已是后梁乾化三年正月初一,朱友珪居然前往太庙祭祀,返回后接受群臣朝贺。次日祭天,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凤历”。均王朱友贞已代替朱友文的职位,担任东都留守,此时又加官检校司徒。

朱友珪派驸马都尉赵岩携带敕命前往东都,朱友贞与赵岩私下宴饮,密语道:“你我是郎舅至亲,不妨直说,先帝驾崩,外间议论纷纷,你在内廷供职,见闻更确,究竟事变如何?”赵岩涕道:“大王不问,也当直陈。首恶就是当今皇帝朱友珪,内臣无力讨罪,全靠外镇藩帅出力了。”朱友贞道:“我早有此意,但担心没有帮手,如何是好?”赵岩答道:“如今拥强兵、握大权的,莫如魏州的杨令公(杨师厚),他新近又任都招讨使,若能得到他的支持,晓谕内外军士,大事可成。”朱友贞道:“此计甚妙。”

宴饮完毕,朱友贞立即派心腹将领马慎到魏州拜见杨师厚,传语道:“郢王弑父篡位,天下共知,众望都属意于大梁,公若乘机起义,成就大功,这正是千载一时的良机。”杨师厚仍在迟疑,马慎又转述朱友贞的话,称事成之后,当赏赐犒军钱五十万缗。杨师厚于是召集将佐,问道:“当初郢王弑逆时,我未能入朝讨罪,如今君臣名分已定,无故改图,可行吗?”

众人尚未回答,有一将领应声道:“郢王弑杀君父,便是乱贼;均王兴兵复仇,便是忠义。奉义讨贼,怎能再论君臣名分?若一旦均王破贼,敢问公将如何自处?”杨师厚惊起,拱手道:“我几乎误事,幸亏有良言提醒,我愿做讨贼先驱!”他让马慎回复朱友贞,自己派将校王舜贤前往洛阳,与龙虎统军袁象先定谋,又让朱汉宾屯兵滑州作为外应。

王舜贤到洛阳时,赵岩也从东都返回,与袁象先会商。赵岩是朱温的女婿,袁象先是朱温的外甥,自然有报仇之意,三人密商大计,决定联络魏州杨师厚。

此前,怀州龙骧军(朱温旧日亲军)三千人,推举指挥刘重霸为首,声言讨逆,占据怀州。朱友珪命人围剿,经年未平。汴梁戍卒中也有龙骧军士卒,朱友珪也召他们入朝。朱友贞派人煽动道:“天子因龙骧军曾在怀州叛乱,所以怀疑你们,一概召还,你们一到洛阳,恐怕将被尽数坑杀。均王处已有密诏,因不忍你们被诛,特先告知。”

戍卒闻言,都到均王府前环跪呼吁,乞求生路。朱友贞早已备好伪造的诏书,让他们传阅,随即流涕道:“先帝与你们经营社稷三十余年,历经千征万战,才有今日。如今先帝竟落入奸计,你们又能从何处逃生?”说罢,引士卒进入府厅,让他们仰视壁间悬挂的朱温遗像。众人望过去,见是朱温遗容,都伏在厅前,边拜边泣。

朱友贞唏嘘道:“郢王贼害君父,违天逆地,又欲屠灭亲军,残忍至极。你们若能自赴洛阳,擒取逆贼,告谢先帝,尚可转祸为福。”众人齐声应诺,请求发给兵器,以便前往洛阳。朱友贞立即令左右颁发兵器,士卒们踊跃而起,争呼朱友贞为万岁,各持兵器而去。

朱友贞遣使飞报赵岩等人,赵岩、袁象先连夜打开城门,放各军入城,一面贿赂禁卒千人,共入官城。朱友珪仓促闻变,慌忙携带妻子张氏及冯廷谔逃到北垣楼下,拟越城逃生。偏偏追兵大至,喧呼“杀贼”。朱友珪自知无法逃脱,令冯廷谔先杀妻子,再杀自己,冯廷谔随后也自杀身亡。都中各军乘势大掠,百官逃散,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杜晓、侍讲学士李珽被乱兵杀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于兢、宣政院使李振(代替敬翔)受伤。骚扰一日余,至暮才安定下来。

袁象先取得传国玉玺,派赵岩携带前往汴梁迎接朱友贞。朱友贞道:“大梁(汴州)是国家创业之地,何必一定去洛阳。你们如果同心推戴,就在东都即位,待乱贼尽除,再去洛阳拜谒陵庙。”赵岩回报百官,百官无异辞。于是朱友贞在东都即位,削去“凤历”年号,仍称“乾化三年”,追尊父亲朱温为“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母亲张氏为“元贞皇太后”,恢复朱友文官爵,废朱友珪为庶人,颁诏四方道:

“我国家赏功罚罪,必协朝章,报德伸冤,敢欺天道?苟显违于法制,虽暂滞于岁时,终振大纲,须归至理。重念太祖皇帝尝开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载迁都邑,每以主留重务,居守需才,慎择亲贤,方膺寄任。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识达古今,俾分忧于在泼之郊,亦共理于兴王之地,一心无易,二纪于兹,尝施惠于士民,实有劳于家国。

去岁郢王友珪,尝怀逆节,已客区锋,将不利于君亲,欲窃窥夫神器,此际值先皇寝疾,大渐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请严宫禁。因以莱州刺史授于郢王,友珪才睹宣纶,俄行大逆,岂有自纵兵于内殿,翻诿罪于东都?伪造诏书,枉加刑戮,且夺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耻两深,欺罔何极!伏赖上穹垂祐,宗社降灵,俾中外以叶谋,致遐迩之共怒。寻平内难,获诛元凶,既雪耻于同天,且免讥于共国,朕方期遁世,敢窃临人?遽迫推崇,爰膺缵嗣。

冤愤既伸于幽显,需泽宜及于下泉。博王宜复官爵,仍令有司择日归葬。友珪凶恶滔天,神人共弃,生前敢为大逆,死后且有余辜,例应废庶人,以昭炯戒。特此布敕,俾远近闻知。”

此诏下后,朱友贞改名为“锽”,进封天雄军节度使杨师厚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加封邺王;西京左龙虎统军袁象先为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加封开国公。这两人出力最多,所以封爵最优。其余如赵岩以下,各升官晋爵有差。又遣使招抚朱友谦,朱友谦仍归藩镇,称后梁年号,但对晋国仍保持联系,成为骑墙派人物。

后梁至此才得暂时安定。过了两年,改年号为“贞明”,后梁主朱友贞又改名为“瑱”。

此时梁室虽粗定,天下大势却已又生变。燕已被晋所灭,这五代十国果真是一个战乱纷繁的时代,一国的覆灭只在顷刻间,要知燕如何被灭,且待下回。

(未完待续......)

0 阅读:9

茉莉花香醉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