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乾隆帝后宫妃嫔的了解,基本上集中在孝贤皇后、淑嘉贵妃、佳妃等几位比较知名的人物身上。其实在乾隆早年,曾经有一位女性与他有着难忘的缘分,她不仅生下了乾隆的长子永璜,更是乾隆至今难以忘怀的"白月光"。大家猜猜这位神秘女子是谁?哲悯皇贵妃,一个从未入宫却被葬入帝陵的"通房丫头"。
要说起哲悯皇贵妃的身世,那可真是个麻烦事。有的史书说她来自满洲正黄旗,有的则认为她其实是个包衣佐领的闺女,亲身是辛者库出身。这其中的原因,是她祖上一直是正黄旗的满洲族人,但在迁入京城后,由于人丁单薄,便被安排在内务府的包衣管领之下。因此当时对哲悯身份的记载就有了出入。
作为辛者库出身的宫女,哲悯很年轻就被选入宫中,并被指派到当时的皇四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身边侍候。那时候弘历还是个小阿哥,和哲悯年纪相仿,两人相处密切,难免产生了一些"那啥"的感情。雍正五年,弘历迎娶了太子妃富察氏(后来的孝贤皇后),第二年哲悯就替弘历生了个大胖小子,取名永璜。再隔两年,她又给弘历添了个小公主。
您一想就知道吧,给主子生了两个娃娃,这哲悯想必就是弘历最宠爱的格格(皇子的侍妾)之一了。要是平常人家,哲悯早就该高高在上做侧福晋了。可惜啊,她出身太低微,正经八旗格格们根本不能和她比。弘历的两个正儿八经的侍妾就是高氏(后来的慧贤贵妃)和镶蓝旗那拉氏(后来的继妃)。她们雍正亲自选中,自然光宗耀祖,比哲悯这种出身高了不是一点半点。
就这样,虽然哲悯最早给弘历生了个长子,一度还备受宠爱,但最后却无缘成为侍妾,只能止步于格格的身份。对于一个成日想要出人头地的女人来说,这种遭遇可真是让她伤心欲绝啊。1732年,哲悯因此身体每况愈下,最终撒手人寰了。弘历很快就登基为帝,要给哲悯一个身份安排,便追封她为哲妃,地位和那拉氏相当。
这对于死后追封的哲悯来说,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但乾隆帝显然还是觉得哲悯地位太低,于是在十年后干脆直接将她追封为最高的皇贵妃之位。这可真是壮士一出好戏啊,一个本来只是格格的"通房丫头",居然被追封到了和贵妃一样高的地位,堪称是帝王宠爱的最高表现。在之后的奉安典礼中,乾隆帝更是亲自为哲悯皇贵妃安排了入陵之地。
也许对哲悯来说,能和乾隆有如此缘分已是上天最大的恩赐。但是对于乾隆来讲,也许哲悯就是他年少时最初的"白月光"缱绻,永远难以磨灭的心中情怀吧。
其实去世前哲悯的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想想看,她算是给了弘历一儿一女,可即便如此,地位也远不如正经的侧福晋。一个连低级侍妾都做不成的通房丫头,要在后宫混出点名堂来那是万分不易啊。
弘历虽有恩于哲悯,但最终还是将她们母子俩遗落在了潜邸中。就连临终前哲悯身边都没啥照应,只好一个人孤零零地等死。不过好在儿子永璜很快就被乾隆帝赏识,否则母子俩就更冷清了。听老人们说,乾隆对那永璜的宠爱简直就是纵容,比对其他儿子们可要亲热得多,有时候看着真让人觉得不舍得。
也许正是因为对永璜母子俩的留恋吧,乾隆帝后来才将亡故的哲悯追封做了皇贵妃。事实上,那时候哲悯早已在陪葬六股道的华阳寺静安庄殡宫十多年了。乾隆眼看着永璜年岁渐长,也该给他老妈一个名分了,于是就干脆封了她当贵妃。
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追封,在整个清朝188年的历史中,还真没几个皇贵妃能像哲悯这样从小小的通房丫头一路做到贵妃的呢。就说雍正的后宫,原配孝圣哲皇后是个公主出身,其他几位贵妃也都算得上门阀望族。所以单从最后的地位看,哲悯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不过后宫之事自有后宫的规矩,要论乾隆爱护谁最深,除了皇后之外,大概非他生母佳妃莫属了。可就算如此,乾隆也从未将佳妃列于皇贵妃之列啊。所以从这一点说,哲悯真是太荣幸了,荣幸到可以和嫔妃并列,被乾隆视为亲眷。
按说追封之后的哲悯就该安息了,谁知乾隆帝还是嫌她的格调太低。于是在乾隆十七年,乾隆帝又特地为哲悯皇贵妃举办了一次隆重的奉安典礼,让她"娘家"的这些小辫子们好好瞻仰瞻仰当年母亲的风范。那阵仗摆得好不热闹啊,乾隆亲自率领嘉嫔和佳妃等一干人等,来给哲悯皇贵妃的骨灰瓮儿运安家。
从此哲悯这位曾经的通房丫头就彻底入土为安,和乾隆最敬爱的孝贤皇后、慧贤贵妃们并肩在裕陵长眠了。有生之年虽遭受冷遇,但归根结底哲悯还是让乾隆念念不忘的"白月光"啊。不由让人感叹,这千年帝王之家的恩怨情仇可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
总的来说,哲悯皇贵妃的一生可谓是大起大落、喜忧参半。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宫女,到皇子潜邸中最受宠的格格,再到被遗落潜邸而黯然离世,最后又被追封为同列于贵妃的皇贵妃,并入土为安。她的经历折射出了皇家后宫的纷繁复杂,也见证了乾隆帝对母仪天下的孝心。
作为一个出身卑微却享有如此隆荣的女性,哲悯皇贵妃实在是太特殊了。她的一生就像是一出精彩绝伦的大戏,让我们从中看到了权力、金钱、阶级和爱情的种种纠葛。不得不感慨乾隆帝对她的眷顾,已经是千古以来帝王对侍妾最高的宠爱和怜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