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年前的那场战争,中国为何败给了小岛国?

微格尔 2024-12-07 04:20:16

今年是朝鲜战争爆发74周年,前两天我国接回第11批志愿军遗骸,但仍然有一万多军魂留在了朝鲜半岛的异国他乡。

前不久,我国自主建造的军舰海南舰和长沙舰访港并开放公众参观,庞大而先进的军舰让我们深感自豪。

但在130年前,中国却因为落后的海军和军舰装备而被旁边小小的岛国痛击,晚清政府由此走向灭亡,中国陷入长时期战火纷飞、社会动乱的至暗时刻。

那场揭开黑夜帷幕、改变中国命运的战争,叫甲午战争,今年已是130周年。

战争的开端是在1894年,对中国觊觎已久的日本插手朝鲜半岛事件,寻找机会向中国开战,并在朝鲜半岛偷袭和重挫中国的北洋水师军舰。

这场战争持续不到一年,以中国战败、晚清政府签下屈辱的《马关条约》为暂时的结局,清朝也在17年后写下这个王朝的终局。

如果说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火药桶”,那么朝鲜半岛可以说是亚洲的“火药桶”。

在这块半岛上,近百年来发生了许多的纷争和战乱,也引发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动荡,即使到现在,南北朝鲜依然处于剑拔弩张的态势中。

那场改变中国、朝鲜和日本命运的甲午战争,大家应该都已经很熟悉。无论在何时回顾这场战争,总会让我们感到气愤而又无力。

当时的清王朝不是没有努力过,进行洋务运动,建立北洋海军,购入先进昂贵的舰船大炮装备,等等。但自大的认知使得清廷没有重视军队建设,及时投入更新军备,长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国力已经大大落后于西方,甚至还比不上当时进行变革发奋自研军舰装备的日本。

国家积贫积弱已久,却保持着“天朝上国”的自大认知,与世界发展形势脱离,也没有正视日本海军的“弯道超车”,加上制度上的弊病和多方派系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便陷入了时代的困局,即使在战争中有许多爱国将士以身殉国,也阻止不了溃败。

海军史、甲午战争史专家陈悦老师这本经典的《沉没的甲午》,已经是时隔15年后的再版,进行了大幅修订增补,共近50万字。

从战争爆发之前的朝鲜时局,到日本的步步进逼及开战,北洋海军在清廷多方利益斗争的掣肘中被动迎战,到战败签下《马关条约》,最后到兴中会的崛起,不到两年时间,中国的命运被完全改变。

在这期间,居心叵测的侵略者、投机倒把的政客、推诿责任的官员、自私自大的臣子、贪生怕死的将士……众多历史人物联手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也将中国的前路推向了死胡同。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侵略者固然可恨,但内部的溃烂更让人无力空余恨。

陈老师通过对大量原始档案的分析和田野调查,钩沉战争中的历史细节,从国内到国外时势,从朝廷党争到战场态势和作战细节,以史料为基础客观全面地讲述这段历史,分析了甲午战争惨败的复杂原因,还原130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现场,也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明白怎样才能真正地强国。

厚厚的一本,看完后心情更加沉甸甸了,有很多感想想说,却又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只余一声叹息。

0 阅读:0

微格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