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年,朱元璋封廖永忠为德庆侯,洪武八年,廖永忠被赐死。

书童读史 2024-05-06 20:10:11

在元末明初,韩林儿是个不容忽视的人,而廖永忠的命运,和这人联系在一起。

当韩林儿死的时候,不知道廖永忠是否意识到,其实他自己的结局,也已经暗自写好了。

在跟随着朱元璋征战的那些人里,大体上能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在朱元璋渡江之前就跟随着他的那些淮西人士,一类是在渡江之后加入到朱元璋队伍里的人,但是有一个群体容易被人忽视,那就是巢湖水师。

刚开始朱元璋是没有水师的,巢湖水师的投奔,让他拥有了水上力量,最后能够成功渡江,攻占应天,巢湖水师功不可没。

但是在后来朱元璋大封天下的时候,巢湖一些将领被忽视了,不知道这种忽视,是有意还是无意。

虽然巢湖水师也有被封侯的,但是从巢湖水师的一些将领的功劳来看,即使在封公的时候,他们已经死了,他们的后代也可以凭借前人的功劳获得封赏,但从实际的封赏来看,这些赏赐,和他们前人的功劳比,还是略显不成正比。

很难说,朱元璋在大封天下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当然,有的人尽管封赏的时候位列高位,但是那些封赏,在后来看,反而成了催命符。只能说,朱元璋的心思,其实是真复杂。

朱元璋不是一天变成这样的,从起义军的统领变成了明朝的皇帝,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朱元璋在做出一些事情的时候,看起来粗暴冷酷,又有着他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把朱元璋看成一个简单的武夫,那确实是低看了朱元璋的谋略。

廖永忠,他就是巢湖水师的代表之一,他一生中做出的重要决定之一,就是他跟随朱元璋征战。

朱元璋问他,你是想获得荣华富贵吗?

而廖永忠的回答是,跟随明主,扫除寇乱,能够在史册上留名,是我的愿望。

我们从现在看,从朱元璋的功绩来说,结束了元末的动乱,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让社会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平稳。

至于朱元璋算不算明主,这就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在廖永忠临死前,是否会想起来他对朱元璋说的这句话,也不好说。

正是朱元璋,最后赐死了廖永忠。

在史册上留名,我们能在几百年后,仍然知道廖永忠的名字,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在多本史册上,都看到了廖永忠的名字。

1363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两方队伍在鄱阳湖决战,湖面被鲜血染红,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想于乱军丛中取朱元璋的性命。

常遇春赶来救朱元璋,危急关头,还有廖永忠的身影,他乘着船,一边追敌军,一边用箭射杀敌军。廖永忠的英勇,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印象。

后来,廖永忠又与俞通海等人,驾着船,载着苇荻,焚烧了敌军数百艘楼船,后来深入敌军搏战,又旋绕而出,一时间,陈友谅的士兵们也分不清,这究竟是人能做到的,还是天神下凡。

朱元璋后来送了块漆牌给廖永忠,上面写着,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并且让廖永忠把这漆牌挂在门上。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廖永忠被封为德庆侯,其实以廖永忠的功劳,这个封侯,未免有些和他的功劳不成正比。

当然,就像前文说的,朱元璋封功臣这事,是他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他考虑到了功臣加入队伍的时间,以及这些功臣的功绩。

在封赏这些功臣的时候,既不能让他们过于骄傲,也不能让他们认为受到了朱元璋的轻视。

而朱元璋对于廖永忠没有封公,他也做出了解释。

大体意思就是,虽然廖永忠在曾经的鄱阳湖之战里,将生死抛之脑后,作战勇敢,奋勇杀敌,称的上是奇男子,“然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

能让朱元璋称为奇男子的,还有谁?此时想起来一个人,王保保。

朱元璋说这话是有原因的,这句话本身在暗示了韩林儿的死因,至于朱元璋说的,读史的人是否相信,那是另一回事。

朱元璋曾经派廖永忠去接韩林儿去应天,但是到了瓜步,船翻了,韩林儿就这么死了。

韩林儿是元末的一个重要人物,居然就这么死了。至于韩林儿的死,究竟是廖永忠自作主张,还是朱元璋的指使,这事一直都有争议。

我们从另外一件事情上,看看朱元璋对于韩林儿的态度。

就在1363年,张士诚是将领吕珍率兵攻安丰,韩林儿向朱元璋求救。

韩林儿,在至正十五年称帝,国号宋,年号龙凤,韩林儿又被称为小明王。名义上,韩林儿是个皇帝。

所以对于韩林儿的求救,朱元璋内部是有分歧的。

刘基就反对救韩林儿,因为一旦救出来问韩林儿,那应该怎么称呼韩林儿?怎么安置韩林儿?

在朱元璋看来,如果不救安丰,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大,所以应该救安丰。

朱元璋更看重的是,救安丰。

后来,朱元璋率兵击败了吕珍的队伍,解了安丰的困境,也救出了韩林儿,韩林儿被安置在滁州。

看起来很顺利,其实朱元璋后悔了。

他对刘基说,他不应该有安丰之行,如果陈友谅趁着这边兵力空虚,直接打到应天,大事去矣。

朱元璋感到后怕,也庆幸陈友谅没有直接打应天。

陈友谅选择了围攻洪都,给了朱元璋时间,洪都之战对于朱文正等守军来说,是奇迹,他们坚持了85天。

洪都解围后,也就有了后来的鄱阳湖大战,也有了廖永忠等人在鄱阳湖上的英勇表现。

陈友谅的一念之差,让后来的局势天翻地覆。陈友谅命丧鄱阳湖,而朱元璋成了最后的胜利者。

尽管朱元璋救了韩林儿,但是很难说他对韩林儿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话题回到廖永忠这里,一旦廖永忠把韩林儿接到应天,那朱元璋就真要面对怎么安排韩林儿了。

按照《明史》里朱元璋的说法,暗示了是廖永忠自作主张,私自行动,才有了后来的翻船,韩林儿的死,并且因为这事,封爵的时候,廖永忠也只能封侯而不封公。

但是如果是廖永忠自作主张,廖永忠为什么这么大胆?做一件事情,得有动机。廖永忠杀害韩林儿,对他来说,他还真不算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就算是朱元璋许给他荣华富费,能不能兑现,都是个问号。

所以一些人认为,是朱元璋的指示,让廖永忠下手杀害韩林儿。

从受益者的角度看,韩林儿的死,最大的受益者是朱元璋,因为朱元璋不需要再纠结是否撕下道义的外衣,在道义上,朱元璋还是那个占据着制高点的人。

一旦接回来韩林儿,让韩林儿当皇帝,不仅朱元璋不愿意,跟随朱元璋征战的人也不愿意,让韩林儿当臣子,那又让朱元璋面临非议。所以,韩林儿的死,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在杨宪被诛后,廖永忠因为功劳,得以逃过一劫,但是这也仅仅是逃过这一劫。

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廖永忠被赐死,年仅53岁。

史料参考:《明史》《明太祖实录》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谢。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