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为什么需要仪式感?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万象日鉴 2019-02-05 15:18:58

现在是大年初一的十点半。

回老家也有五天了,这几天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越来越没有年味。

小时候最期待过年,因为有新衣服、有红包、还有很多的好鱼好菜,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小孩嬉闹,大人谈笑。

那是一年中最轻松惬意的日子。

现在,反而没那么期待过年了。年龄小的,回家会被比成绩;年龄大的,会被各种花式催亲;当父母的,会被春节那些繁琐习俗不停折腾。

无形之中,年味越来越淡,竟不知去了哪。

其实并不是过年没有年味了,而是我们越长大越忽视了过年的仪式感。

记忆中的仪式感,是提前很久,家里就开始囤年货、大扫除,贴春联。

除夕夜里,一家人坐在一起,围着桌子一起吃团圆饭,熬到凌晨十二点守岁。

正月初一,穿着红色的新衣服,去给家里的长辈拜年。那时候距离很远,但就算是步行,也一定会开开心心地过去。

从初一到初八,走亲戚几乎是没有停下来过,但也从不觉得累,只想着到了亲戚家,就有不一样的美味和大大的红包。

这就是小时候“年味”。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仪式感渐渐被弱化了。

有全年无休的商场,再也不用费尽心思地囤年货;去亲戚家拜年,钱成了“礼物”的代替品。

越来越多人嫌年夜饭麻烦,索性就去饭店吃。席宴上,干巴巴地聊着天,玩着手机,再也没有那种舒服自在的愉快感。

春节晚会还是年年都在播,但也沦落成我们刷手机的背景音乐,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地拿着手机打牌、玩游戏、抢红包。

想去放烟花,却找不到哪里有卖烟花,也找不到陪你放烟花的人。

这种仪式感的缺失,让你一年比一年更没有年味,到最后就连对过年的期许都变得随便了。

春节不再像春节,只是像一家人在一起团圆的几天。

对现在的我们来讲,回家也许最好的仪式感。

父母一早就备好你喜欢吃的菜、零食,换上你喜欢的床单颜色,准备好一切你在家要用的东西,等你回家。

而你也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回家。

还记得上个月抢春运票的时候,我和一个外国朋友在一起喝咖啡。

他见我一直拿手机在抢回江西的高铁票,便嘲笑我,为什么这么傻,那么多人在抢票我还一定要回家。

我长吁一口气,告诉他,不管票多难买,我也一定要回家。

因为过年必须要和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走亲戚。如果没买到票,我坐汽车在各个城市颠转,在路上耗几天,我也必须要回去。

朋友做出一副无法理解的样子尴尬地笑了一下。

我只能说,春节对于我,对于所有的中国人都太重要了。

回家团圆,就是为了让在外漂泊一年的心停下来,和家人好好吃顿饭,和相爱的人好好说说话,许下新年愿望,然后在这一年去相信、去践行。

春节给了我们一个欢腾的理由,给了相聚一个深远的意义。

所以,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回家过年,这是最基本的仪式,也是中国人唯存不多的信仰。

与其说“年”变了,倒不如说是你变了,你变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大人”。

于是,你开始害怕长大,害怕一事无成,还虚度了光阴,更害怕父母的老去。

内心变得越来越沧桑、复杂,害怕过年,所以你才找借口说,年味淡了。

但铭哥希望你们这几天在家里,还要活得像个孩子,无论年后事业多么繁重,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也一定要过得开心。

如果有时间,可以去做这5件事,帮你重拾逝去的年味。

1.给爸妈做饭

过年回家,给爸妈做一顿饭必不可少。

让他们感受到,孩子是真的长大了,可以照顾好自己了。这样你一个人在外拼搏的时候,他们也会少去了许多担忧。

2.逛一逛母校

一年难得回家,在过往的岁月里,难免会留下让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也许在哪张课桌上还刻有你的名字,又或者某一课树下藏着你和初恋的小秘密。

约上三两好友,去找回青春。

3.给自己、家人添一件新衣服

衣服,也许平常你想买就能买,但过年的意义,就是不一样。

不仅能让父母感受到你的关心,还能一直穿新衣服的习俗传承下去,教给下一辈。

4.走一遍家乡的大街小巷

农村、城市,都在飞速发展,家乡或许添了许多景物。

今非昔比,但不管怎样,每一条箱子里,都遍布着你儿时的记忆,也许很多地方,再见一面,下一次就没有了。

5.多拍一些照片

这些过年的仪式感,都可以拿拍照记录下来。

很多年以后,骄傲地拿出来告诉孩子,这是爸爸当初那个年代。

也许,你习惯了在大城市的三点一线,但既然回到家乡,就多陪陪父母,就让自己活得简单一点。

春节最大的仪式感,就是让在家的每一天,都与其他的日子不相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