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双城经济圈5周年:特高压投运,交通升级

林苏婉说故事 2025-01-04 16:35:3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周年,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一部连续剧的名字?但我跟你说,这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五年来,川渝两地就像两个好兄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一起干了不少大事儿。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个特别硬核的成果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这玩意儿,不仅撑起了西南电网的一片天,还为区域发展插上了一对翅膀。再加上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展,简直是给成渝双城经济圈按下了快进键。

先聊聊这个特高压输电工程,说实话,当时看到新闻标题,我第一反应是:啥意思啊?这不就是个供电项目嘛,有必要这么隆重吗?后来一看细节,好家伙,这可不是一般的工程,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想象一下,从四川甘孜一路翻山越岭到重庆,全长600多公里,高度直逼4800米!你敢信吗?这几乎就是在挑战自然和人类极限啊。我朋友常开玩笑说:搞基建的不服不行,他们是真敢动手。真心如此。

别小瞧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这是妥妥地在技术领域刷出了存在感。据说为了攻克这一项目,各种科研试验做了145类,相当于每天都能解锁一个新难题。这些问题包含什么呢,比如超高海拔低气温环境中的设备运行稳定性,还有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组织与材料运输等等,都需要从零开始摸索解决方案。如果没有专业团队拼命研发、现场调研,那还真不好整出来。所以啊,你要问我,这是不是顶级科技水平体现之一,我只能告诉你:绝对没毛病!

不过光技术过关还不够,人家连效率也拉满。据了解,这条线路每年可以提供350亿千瓦时用电量,你知道这是个什么概念吗?差不多相当于1000万个家庭一年生活用电需求。而且它还是清洁能源供应,对于减排环保贡献巨大,直接推动区域绿色发展目标实现。不夸张地讲,它不仅送来了光明,更让整个地区充满希望。

当然啦,再牛掰的输变电系统,也得靠先进管理模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时候我们就不得不给铜梁变电站鼓掌致敬。智能化水平那叫一个炸裂,用鹰眼摄像头盯着关键设备,每天24小时全天候无死角监控;还有无人机自动巡检,把人工巡视可能遗漏的问题一扫而空。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大数据分析还能实时检测异常,并远程操作处理故障,让传统作业方式彻底升级换代。我突然想到一句俗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改一下更贴切科技未到服务先至。

如果只提能源互联,还不足以完整展示双城经济圈的雄心壮志,因为他们在交通网络方面同样火力全开。比如正在修建的成渝中线高铁,就堪称铁路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性突破。有数据显示,将来通车后,两座城市之间跑一趟复兴号动车组只需1小时左右,比很多市内公交都靠谱。此外,还有多个省际铁路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包括备受期待的东向出海大通道,也就是连接厦门方向的新高速铁路走廊。一想到以后坐着舒适宽敞列车,看沿途风景如画,我都有点迫不及待想买票体验了。

有人会问,高铁方便倒是好理解,但为什么还要疯狂扩容高速公路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道路承载的不只是人流,还有物流和产业链协作需求。目前两地之间已经铺设19条高速公路,到2027年预计增至21条,其中包括一些八车道甚至更多宽幅设计项目。不少专家认为,这是未来构筑跨区域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体系的重要保障之一,对促进百姓日常生活便利以及企业降本增效都有不可忽视影响。

现在回头看看五年前那个初创阶段,有谁能够料想到,如今川渝合作居然迈出了这么大的步伐呢!尤其是在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程度越来越接近发达地区标准之后,我们不得不佩服规划者眼光之精准。但这并非终点,而只是另一个崭新的起点罢了。当所有基础设施由线逐渐织成环,无缝衔接彼此资源禀赋优势,那么所谓双核驱动、多极支撑战略蓝图,自然水到渠成般浮现眼前。

所以结尾部分,如果非让我选几个词总结感触的话,那一定是奋斗、创新与责任感交融而生出的时代精神缩影。从荒野深处竖立灯塔,到繁华都市间架桥修路,每一步都凝聚汗水智慧,同时也激励更多年轻人为美好愿景努力付出毕竟未来属于脚踏实地方知何去何从的人们,不是么?

参考信息来源:  新华社《世界上海拔最高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投运》

0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