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一规律,一旦打破规律,便会导致贬值,人也是如此,随着我国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本科学历的含金量也明显下降了。
21世纪初,本科大学生还是用人单位争相聘请的香饽饽,但到了21世纪20年代,本科毕业生已经几乎“烂大街”了,虽然占比还是比较小,但由于社会消化能力有限的缘故,大学生找工作也变得格外困难。
如今的大学生,要想站在更高的起点和平台上,要么争取考入重点大学,要么就得争取大学毕业后继续深造,考上硕士研究生,如若这两项都不具备,在就业市场的处境将很艰难。
考虑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无奈之下,越来越多高校毕业生只能投身于公务员报考大军,虽然不见得每个人的梦想都是成为公务员,可好歹公务员是一份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工作,也拥有较为可观的薪资和收入。
虽然很多高校毕业生都选择了报考公务员,但不同的个体,在报考公务员时也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有人报考公务员只是为了一份稳定的铁饭碗工作,也有人报考公务员是为了实现理想,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一般来说,能在公务员队伍身居要职的,往往都是对这一行业比较有热爱之情的优秀人才,很多还都毕业于名校,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比如我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王立奇,就是其中一员。
一般来说,能在公务员队伍坐上市委书记职位的,基本都是50开外的中年人了,但也有少数人比较例外,比如吉林市委书记胡斌,今年才47岁,还有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今年也只有47岁,除此之外,还有我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王立奇,今年仅46岁。
王立奇出生于1977年,是标准的70后,也是我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在甘肃省酒泉市任职,在公务员队伍任职,不失业比较容易,可是要想不断晋升,难度就大了,少不了得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从学历到个人能力,再到机缘和运气等,缺一不可。
通常,能在公务员队伍身居要职的领导和干部,都不是等闲之辈,像甘肃省酒泉市委书记王立奇,之所以能在公务员队伍发展得这么好,除了过人的工作能力外,高学历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前提。
出生于1977年的王立奇,1995年参加高考,并一举考入了我国最好的大学清华,进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那个时候大学生还是包分配的,很多人一毕业就能成为国家干部。
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科学业后,王立奇选择继续深造,又继续在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成了清华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助理,在2004年至2005年期间,还挂职了哈尔滨市南岗区城建局副局长,这可是正处级干部,彼时,王立奇年仅27岁。
后来,凭借过人的学历和个人能力,王立奇在公务员队伍中一路向前,晋升速度也很快,如今年仅46岁的他,已经是甘肃省酒泉市委书记了,还是我国公务员队伍中赫赫有名的领导和干部。
如今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只要符合学历在本科及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内,就都符合公务员的报考条件,不过报考是一回事,能否顺利上岸就又是另一回事了。
通常情况下,能顺利上岸公务员,并且在公务员队伍有所发展和突破的,十个有八个都是毕业于名校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其中很多人还都没参加过国考,是通过选调生方式进入组织的。
和参加公务员国考相比,选调生方式不但起点更高,以后的晋升也会更加迅速,唯一的缺点是,选调生方式几乎是为名校毕业生们量身设计的,只有毕业于985重点大学的学生,才符合选调生条件。
虽然公务员是铁饭碗工作,报考门槛也不算很高,但在公务员队伍发展,高学历也同样很重要,在21世纪20年代,对于大部分领域、大部分行业而言,高学历都是基础和前提。
今日话题:
对于我国最年轻的市委书记王立奇,你了解多少呢?
之前46的正部都不少[笑着哭]
^凭借过人的学历和个人能力^确定个人能力?
体制内985等天之骄子太多,干着大专文化可干的工作,是浪费人才严重影响科技创新。
天天写这种没营养的文章,多搞点农管的新闻不好吗?
75后部级干部都好几个了
南岗区城建局副局长是正处级吗?直辖市区级副局长反正是副处级
那个海南省副省长也没到50吧
天之娇子
我就微微一笑不说话
49副国级
看能笑到几时
-天没事就扯这鸟事,无聊。
50岁的正果[得瑟]
拭目以待吧
魏晋南北朝 一切不以实干为主 只讲究假大空 [得瑟][得瑟][得瑟]
酒泉怎么跟无锡比呀
清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