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类面临七大物理难题,突破任何一个都能重启创世之举

水木长龙探索科学宇宙 2021-09-21 01:55:45

本篇文章原创作者:水木长龙

篇前言:

本篇文章有些长,但并不多余,是水木比较认真写的一篇科学宇宙探索文章。七大物理科学难题,在科学界多有争议,也是本世纪所面临的“临界点”问题。有科学研究者预言:跨越临界点,便是新创世的开始。相信读完后,一定会引发读者的多维思考功能,会有所受益的。

正文:

1. 时间究竟是什么东西?它到底存在不存在?

不止牛顿,爱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霍金等为众人所知的科学家研究过时间的概念和本质,热爱科学宇宙探索的研究者,几乎都有思考过时间的定义,哪怕我们普通人也多少有所思考。

牛顿在自己的经典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绝对存在的,运动也是绝对的存在,并以三维空间坐标和一维时间坐标来确定宇宙中任一物体的位置信息。牛顿认为时间不可更改,每个时刻都能提供宇宙过去未来现在的所有可能信息。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指出,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把我们生存的世界,定义为四维时空。在其狭义相对论中,认为物体的运行速度可以改变相对时间;在广义相对论中指出,大质量的物体,具有弯曲时空(时间和空间)的效应。

尼古拉.特斯拉,曾对时间和空间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过研究,但其并未深入研究下去,只限于提出的初始理论概念和时空方程建模。后有研究学者指出,如果尼古拉.特斯拉能够潜心研究“时空理论”,说不定会找到打开平行宇宙以及时间屏障的钥匙。(注:尼古拉.特斯拉初始的时空建模方程推测,时间并不是单向的线性一维模式,而是三维的螺旋模式,时间和空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都源于最终的能量模式。顺便提一下,还记得“水木长龙”前面文章提到的“时间引力”吗?)

霍金在《时间简史》里对时间的定义解释,主要基于黑洞理论。认为时间起始于宇宙大爆炸,终结于黑洞。霍金基于爱因斯坦相对论,认为物体质量越大,引起的时空引力效应越强,时间流速也会变得越慢,黑洞引力非常大,故时间接近于静止。

而根据量子力学的实验,可以得出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对于量子世界而言,形同虚设,因为对于量子世界,过去、现在、未来被证明同时存在。

问题思考:时间究竟存不存在?如果存在,时间会倒流吗?时间是连续的还是非连续的?是线性的单向还是双向?会是三维的螺旋吗?穿越时间的屏障进行时间穿梭旅行是否可行?

2. 夸克背后隐藏着什么奥秘?

我们知道,物理科学在探索微观世界的时候,被“夸克”拦截在了门外,似乎无法再分割。但几乎没有科学家绝对地相信“夸克”就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如果将来科学家发现“夸克”能够再被分割的方法,夸克里面会是什么样的世界呢?

“推想”对于执着热情的研究者们从来都不匮乏。有研究者推测,夸克内部的世界可能就是连接宏观世界的桥梁,就像站在一个梯子上向上望,只能看到层层烟雾而无法看到最顶端;向下俯视,同样烟缭雾绕而看不到最底端。或许,这个梯子本身就是环形的梯子,根本没有顶端和底端,或者说,假设的顶端就是底端,底端就是顶端,因为顶底相连,无始无终。

微观宇宙和宏观宇宙就像环形梯子一样。

有研究者将原子放大10亿倍,惊愕发现,里面的世界与我们的宏观世界很是相似。也有研究者将宏观宇宙与人脑神经结构对比,发现两者惊人地相似。难道宏观宇宙就是微观世界的放大投影?微观宇宙即是宏观世界的缩小反映?

问题思考:“夸克”内部是否隐藏着连通宏微两界的“桥梁”?是否解开“夸克”之谜,便是洞察宇宙之谜的关键钥匙?

3. 宇宙能量来自哪里?

看到如今宇宙万物井然有序的运作,宇宙星体自转公转周期的稳定持久,尤其我们太阳系八大行星彼此的和谐运转,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能量的供给,而这些能量,来自哪里?由谁持续提供?如果是宇宙当初大爆炸的惯性能量,不可能维持这么长久,更不可能在138亿年的演化过程中,宇宙不是趋于凌乱的崩溃,而是趋于有秩序的运作发展。难道惯性能量从来都没有衰减?这是宇宙中最反常的现象,或者用我们人类自己的术语即是:最不科学的现象。

有研究者认为宇宙能量来自黑洞,而黑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定义的黑洞,而就是宇宙的窟窿洞,被称为“宇宙肚脐”。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存在有黑洞——宇宙肚脐,宇宙能量正是通过“肚脐”从宇宙之外流入宇宙之内——吸气,或从宇宙之内流入宇宙之外——呼气,从而形成能量的交互循环,进而维持宇宙万物的演变发展。

问题思考:宇宙能量真的是通过黑洞——“宇宙肚脐”来自宇宙之外吗?

4. 能否找到宏微两界的跨越桥梁?

本问题其实我们已经在第二个问题里探讨过了。

问题思考:宏观宇宙的尽头是否就是微观宇宙的开始(根据传统宇宙起源的观点: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最终又会收缩回一个奇点,如此理解简直是直观地完美吻合,但我们不能这样理解啊)——换句话,宏观宇宙是否是微观宇宙的放大投影?微观宇宙的尽头是否就是宏观宇宙的终结点——换句话,微观宇宙是否即为宏观宇宙的缩小反映?

5. 黑洞是宇宙屏障的破洞,还是恒星最后的归宿?

可见问题三里的探讨。

问题思考:宇宙黑洞真的是“宇宙肚脐”吗?宇宙真的是一个有生命意识的庞然大物吗?

6. 光速究竟能否突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似乎将人类的科学禁锢在了银河系,不,具体应该说是太阳系之内,因为即是以光速飞行,100年都无法飞完银河系的千分之一。难道这就是人类至今飞不出太阳系的原因吗?或许,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本身并不完善呢?比如: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指出,当物体速度越大,物体质量就会变得越大,从而所需的能量——功——也会变得越大,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所需的能量也会趋于无穷大,故而物体的速度无法达到光速,因为不可能提供那么多的能量。

其实,如果动脑子的话,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存在有不完善的瑕疵。物体接近光速时,还会像静止时那样以物质形态存在吗?我们且不说宏观上被组构起来的物体,单构成物体的分子原子而言,它们还会老实地保持之前的分子组合形式吗?它们还会是之前的原子成分吗?原子的最外层电子还会以原先的运行方式在原子核周围运转吗?

综上分析,我们很容易得出:当物体愈趋近于光速,其质量不是增加,而是减少,跟爱因斯坦相对论里的观点恰恰相反。当接近于光速时,物体本身已经开始发生了原先结构的根本性变化——从物质形态向非物质形态转变;当达到光速时,物体的原先物质形态就会变为完全的非物质形态存在,而质量只是针对物质形态的物体而衡量的,对非物质而言,自然为零。

或许,达到光速的物体已经进入了高维空间——四维空间。可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里的“尺缩效应”:物体运动速度越快,“尺缩效应”越明显,达到光速时,将缩为一点。其实,在这里,也已经很明显地反映了我们上面的讨论——物体会随着速度的不断接近光速而逐渐进入到第四维空间,达到光速就会完全进入四维空间从而消失看不见(当达到光速时,会瞬间一闪,眼睛的滞留效应会看到一个光点,但不会持续太久)。

问题思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真的是完美无瑕的吗?

7. 精神科技能否与物质科技并驾齐驱或超越物质科技?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尤其量子力学里的几个著名实验,已经使人类开始意识到“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多少世纪以来,我们的科学紧跟“物质科技”的步伐穷追不舍,或许,人类在科学上遇到的诸多难题,就在于此——被物质科技带进了一条狭长隧道,越走越黑,越走越窄。曾有宇宙哲学家预言“21世纪是人类思维复苏的时代,也是人类最有科学建树的时代” 。在这个崭新的21世纪,我们会在“精神科技”上有所突破吗?

问题思考:精神科技与物质科技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精神科技是否人类突破三维空间限制的密钥?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对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长龙」原创,转载标明出处,谢谢!(2019/01/02)

5 阅读:1370
评论列表
  • 2022-06-28 19:12

    第一个我能解答:时间不存在。时间只是个描述物体相对运动的单位,跟其他单位比如:斤,摩尔,一样,是个单位。

  • 2020 4
    2021-09-21 08:39

    我说,就研究光为啥能在空间能那么快传播,研究出原理就可光速飞行了。

    此昵称已被注销 回复:
    [得瑟]早就知道原理了,那就是静止质量为零,可惜这个原理人类造物使用不了!或者人类什么时候能造出一搜静止时质量为零的飞船就能光速飞行了!
    此昵称已被注销 回复:
    [得瑟]早就知道原理了,那就是静止质量为零,可惜这个原理人类造物使用不了!或者人类什么时候能造出一搜静止时质量为零的飞船就能光速飞行了!
  • 2022-06-29 19:38

    误入歧途。

  • 2022-09-27 14:43

    1任何能动的东西都蕴含时间。2夸克背后隐藏着二元对立正反粒子互相湮灭的过程。3宇宙能量来源于化学反应。4宏微两界的跨越桥梁是全息投影。5黑洞是恒星的后半生,前半生发光后半生吸光。6思维反应可以突破光速。7精神在上,物质在下,平衡在中。

  • 2021-09-21 08:29

    后天星期几?请两秒钟内回答。好了,我证明了时间不存在

  • 2022-07-03 22:51

    这么说吧,宇宙中百分之95的物质人类都还没发现或者说观测到,现在谈认识宇宙还为时过早

水木长龙探索科学宇宙

简介:水木带你探索科学宇宙,揭开你不知道的科学宇宙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