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王维在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这样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初九,枫叶正红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在中国古时候,周文王姬昌在他所著的《易经》中,把一、三、五、七、九称为阳数,二、四、六、八则称为阴数。农历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九相重,为“重九”;同时月和日都处在最大九的阳数位置上,意思是至高至阳,谓之“重阳”,所以九月初九既叫“重九”也叫 “重阳”。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民间便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饮宴祈寿等习俗。
九月初九,饮菊花酒
据传说,重阳节大约起源于一千七百多年以前的东汉时候,有一个汝南人叫桓景,他拜在仙人费长房名下为师。一天师父突然对徒弟说,他家在九月初九会有大灾大难,叫他火速赶回家去,回家后务必带领家人登高山、佩茱萸、饮菊花酒,这样就可以消灾避难。桓景依照师父的嘱托,带领全家登山,饮酒避难,果然全家平安无事;但是留在家中的鸡犬牛羊却都死了。从此以后,人们就纷纷效法桓景的做法,在重阳节的时候登高祈福,拜神祭祖,所以在民间就有了重阳登高的风俗习惯,约定俗成的过起了重阳节。
九月九日重阳节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秋高气爽,适宜登高秋游。据《吕氏春秋·季秋纪》载,农人们在九月农作物丰收季节举行祭天帝、祭祖的活动,以感谢天帝和祖先的恩德。传承到现代,又添加了敬老的内涵,各省都在重阳之际邀约长者聚会,表达感恩敬老之情。1989年,我国政府顺应民意,对传统习俗与现代意识巧妙地加以融合,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其目的在于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昔日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老年人的专享节日。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老年节的设立,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助老、养老美德的形成,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
九九重阳节,百善孝为先
古时候人们过重阳节,因为封建意识作祟,导致有人认为九九重阳不吉利,而只有登高山,佩茱萸、饮菊花酒才可以免祸呈样。后来,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封建迷信观念逐渐淡薄了。而到了今天,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社会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新的重要内涵。“九”是个位数字的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重九对应着长长久久,寄托了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是一种寓意美好的祝愿。这个时候登山远眺,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够舒畅心情。所以说这种活动最适宜身体健康,行有余力的老年人,所以把重阳节作为“老年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感谢阅读!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