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层高的大楼,总重高达80万吨,为啥承重柱不会被压垮?

漫悠芸端 2024-11-30 16:18:32

上海中心大厦有632米高,重达80万吨,这座中国第一高楼,怎么在黄浦江边的软土地上稳稳矗立的呢?

广州周大福中心,高530米,总计112层,头顶云霄,脚踏实地。

人们第一次看到摩天大楼时,大概就是这种感觉,这些钢铁巨兽,动辄数百米高,百万吨重,却能稳稳地矗立于地面,不禁让人心生敬畏,也引发了诸多疑问。

其实背后的原因,并没有大家想象的这么简单。

稳固的地基:建筑的基石

摩天大楼的建设,远非简单的钢筋水泥堆砌,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工程技术与材料科学的集大成者,更是人类挑战极限的伟大实践。

从地基的勘测与处理,到承重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再到抗风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创新。

地基,是摩天大楼的根基,如同树木的根系,决定着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地基工程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成败。

对于像上海中心大厦这样的超高层建筑,地基工程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马虎,开工前得先仔细检查地基,确保万无一失。

这就像医生给病人做检查一样,需要全面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

土壤的承载力、地下水的分布、岩层的构造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地基勘察的结果直接影响地基的设计和施工。

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它位于黄浦江畔,地质条件较为复杂,为了保证地基稳固,工程团队用了钻孔灌注桩的方法。

这项技术首次用在35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上,主要是先在土壤里打孔,然后放入钢筋笼,再灌入混凝土,确保桩基非常牢固。

为了进一步提升桩基的承载能力,还采用了桩底注浆的方法。

这种工艺通过向桩底注入高压浆液,可以显著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同时还能降低工程造价,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桩基,上海中心大厦的基坑也相当惊人,主楼的基坑很深,达到了34米,直径也有121米,这样规模的单体建筑基坑在全球都非常少见。

基坑开挖和支护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确保施工安全和地基稳固。

除了强度,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也很重要,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会产生很多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

温度太高会导致混凝土开裂,影响它的强度和耐久性,在施工时,可以采用一些冷却方法,比如安装冷却水管或者提前冷却骨料,来降低混凝土的温度,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这些操作在普通民房建设中很少用到,但高层建筑地基施工时却必不可少,地基防护:对于建在海边的摩天大楼来说,地下咸水对地基的腐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咸水会腐蚀地基中的钢筋,降低其强度和使用寿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范措施。

传统的做法是涂防锈漆和用混凝土覆盖,但这还远远不够。

更先进的方法是使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技术,通过给地桩的钢筋通上恒定电流,让其保持负电位,就能防止电化学腐蚀。

还可以在地桩钢筋周围安装更活泼的金属,如镁合金、锌合金等,作为阳极被牺牲,从而保护钢筋不受腐蚀,这种方法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以上种种,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确保地基的长期稳定性。

坚实的承重结构:高楼的脊梁

地基之上,是高楼的承重结构,它是建筑的骨架,也是稳定性的关键所在,承重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精益求精,才能确保高楼的稳固和安全。

承重柱是大楼的主心骨,支撑着整栋建筑的重量,得承受四面八方的压力。

承重柱的材料和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稳固和安全,建造高楼时,常用的承重柱材料有混凝土、钢铁和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很结实,能抵抗很大的压力,还很耐用,钢铁具有高韧性和抗拉强度,可以抵抗变形和拉力。

钢筋混凝土结合了混凝土和钢材的优点,既抗压又抗拉,特别适合用在高层建筑的承重柱上。

承重柱的施工与质量控制:承重柱的施工,是一个精细活,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承重柱的垂直度和位置都要达标,不能马虎,哪怕一点点偏差,都可能影响建筑的稳固,所以在施工时,必须严格把关,确保每个承重柱都达标。

筏板基础是承重柱常用的基础形式,筏板基础能把柱子的重量均匀分散到地基上,防止地基局部受力过大。

筏板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也需要精密的计算和严格的控制。

还要考虑一点,楼越高,风越大,对建筑的影响也越明显,风力引起的楼体摇摆,甚至可能导致建筑倒塌。

抗风设计对高层建筑来说特别重要,抗风设计很重要,因为风力是影响高层建筑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楼层越高,风速就越快,风的压力也越大,风荷载作用在建筑物上,会产生倾覆力矩和扭转力矩,导致楼体摇摆甚至倒塌。

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抗风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

上海中心大厦在抗风设计上采用了多种创新技术,确保大楼稳固安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仿生学设计。

上海中心大厦的外形有点像DNA的双螺旋结构,每上升一层,就会旋转大约1度,整个建筑旋转了差不多120度。

这种设计能有效减少风对建筑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这种设计能让风力载荷减少大约24%。上海中心大厦不仅采用了仿生学设计,还装有一个超重的摆式阻尼器,名叫“上海慧眼”。

这是一个重达1000吨的摆球,由12根长25米的大钢索吊在大厦内部,当大楼受到风力或地震的影响摇晃时,阻尼器会朝相反方向移动,抵消晃动,确保大楼稳定。

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抗风设计中,BIM技术(数据管理工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BIM技术,可以模拟不同风速、风向条件下,风对建筑物产生的压力分布和楼体震动情况,从而优化建筑外形和结构,提高抗风性能。

其他抗风技术:除了上述几种抗风技术外,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抗风措施,例如:通过调整建筑的外形,比如用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少风的阻力,从而降低风对建筑的压力。

结构加固:通过增加结构构件的尺寸或数量,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增强其抵抗风荷载的能力。

通过风洞试验,可以模拟实际的风况,测试建筑物的抗风能力,帮助设计师优化抗风设计。

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摩天大楼的建造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努力,从地基到抗风,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科技的进步和人文的关怀。

只有将科技与人文完美结合,才能建造出真正伟大的建筑,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摩天大楼的建设会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

0 阅读:51

漫悠芸端

简介:八卦小火车,轰隆隆驶过,带你领略星界奇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