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纺织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截至目前,47 家 A 股上市服装企业披露的业绩预告中,预亏企业多达 26 家,占比超过一半。这一数据犹如一记沉重的警钟,敲响了行业当下艰难生存状态的警报。

截至2025年3月,47家A股纺织服装上市公司中,26家发布2024年业绩预亏公告,亏损总额超40亿元,行业亏损面达55%。其中,际华集团以30亿至42.5亿元的预亏额高居榜首,红豆股份、日播时尚等企业亏损均超1.8亿元,美邦服饰净利润同比暴跌793%至572.5%……
亏损潮背后,三大“绞索”正在收紧:消费需求萎缩:全球经济波动下,国内服装零售额增速降至5年最低,企业订单量平均减少15%-20%;成本剪刀差:棉花价格年度波动超30%,叠加人工、租金刚性上涨,企业毛利率普遍压缩5-8个百分点;库存堰塞湖:美邦服饰单季清仓140万件旧品导致毛利率骤降31%,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210天。
冰火两重天:高端化与低端产能生死竞速当传统品牌深陷泥淖时,细分赛道却涌现逆势突围者。台华新材2024年净利润预计达7亿至7.6亿元,同比增长56%-69%,其秘诀在于聚焦运动户外领域,开发出全球首款零碳再生锦纶,单吨售价高出行业均价1.2万元。而另一端的低价厮杀则惨烈异常:某女装企业线上客单价跌破80元,净利率仅0.5%;中小服装厂为抢订单,加工费降幅高达40%。这种分化折射出行业残酷现实——缺乏技术壁垒的企业,正被成本与价格双重绞杀。

服装业的寒气已蔓延至上游。化纤某巨头涤纶长丝毛利率跌破10%,较2022年腰斩;某PTA生产企业库存周转周期延长至45天,被迫减产30%。但危机中孕育新机:高端化倒逼材料升级:台华新材合作的尼龙66供应商,因产品耐温性提升需求,订单逆势增长25%;绿色转型打开空间:生物基聚酯切片需求年增40%,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再生材料产线;产业链垂直整合:华峰集团通过自建己二腈产能,将PA66生产成本压低18%,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

行业洗牌期,氯碱前沿认为生存法则已然可以改写:精准卡位高景气赛道:户外运动面料需求年增23%,汽车内饰用纺织品市场扩容至千亿规模;技术降本增效:数字化印染技术使面料损耗率从8%降至3%,AI设计系统缩短打样周期70%;供应链韧性建设:红豆股份通过跨国布局棉花基地,将原料波动风险降低40%。

这场寒冬或许正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当低端产能出清完毕,留下的将是手握核心技术、贯通产业链的“新物种”。过去化工企业卖吨位,现在必须卖价值——这是活下去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