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刎,回江东后能不能东山再起呢?

厉史言 2023-03-13 20:09:43

如果项羽没有乌江自刎,回江东后能不能东山再起呢?

在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可以说占有绝对优势。他破釜沉舟,赢得巨鹿之战;他率军攻破关中,横扫中原,火烧秦王宫,兵强将广,自称西楚霸王。然而最后却被困乌江,甩下一句“无言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如果此时的项羽没有自刎,而是渡江而逃,能不能东山再起、夺回天下呢?

一、霸王不霸,楚王不亡

其实项羽的失败,主要在于刚愎自用、重武轻谋。他的性格正如他给自己取的称号一样——西楚霸王,太过霸道。他弃名臣范增不用,烹杀忠心耿耿的谋士韩生,想要以武力强霸天下。其实要坐天下,最难的不是打赢哪一场战争,而是审时度势、收服人心。人心向背才是稳固天下的关键。

所以说,如果项羽能忍辱负重渡过乌江,并且痛定思痛、洗心革面,不那么强横霸道,能够听得进去逆耳忠言,能够收敛自己横蛮的霸权思想,能够礼贤下士,吸纳天下贤士前来投奔辅佐。以西楚霸王的威名招兵马买、振臂一呼,再加上江东父老的鼎力支持,肯定能够东山再起,再谋宏图霸业!

可以说如果霸王不霸道,楚王就绝不会亡国!

二、人不厌故,兵不厌诈

其实当时刘邦的政权也不算稳固,旧部韩信想反,刘邦甚至还因为怀疑韩信,几次悄悄抢走韩信的兵符。英布也是不得已才归顺刘邦。彭越本是草莽出身,看到项羽暴虐才归附刘邦。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当时都属于不稳定分子。

所以说,如果项羽能放下执念,渡过乌江,并且重用范增之类的大谋臣,改一改自己耿直的个性,制定几个反间连环计,把旧部韩信、英布重新招入麾下,再利用刘邦多疑的性格,挑拨离间刘邦和彭越。如此一来,刘邦失去三大名将,势力起码减半,而项羽则能逐渐恢复元气,以备逐鹿中原、伺机再战!

三、刘邦并不可怕,项羽不算完败

项羽称霸之时,刘邦不过是泗水边的一个小小亭长!亭长是什么官呢?有人说相当于今天的乡镇派出所长,有人说相当于今天的村长。反正就是基层公务员。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而且刘邦在芒砀山斩蛇起义时已经40多岁,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还活的像一条咸鱼。

刘邦行为放浪,经常带着小混混吃霸王餐。可以说是胸无韬略权谋,手无缚鸡之力。甚至刘邦在兵败之时,为了让自己逃命快一点,几次把亲生儿子扔下马车。刘邦最大的优点无非两点,一是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听得进去良言;二是能够接受失败,多次失败甚至全军覆没后依然能坦然面对,并且努力爬起来!

所以说项羽的对手刘邦并不可怕!而项羽乌江被围也是人生第一次失败,并不算完败!项羽渡过乌江,依托江东之地,想要东山再起也不是难事!

四、假设历史,以资今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分析历史可能性,让我们今天少走弯路!

项羽在兵败垓下时说:“身七十余战,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平生第一次战败就如此自暴自弃,说什么天要亡他。本来有机会渡江逃亡,却又说“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放不下心中不能接受失败的执念。却不知贤才休叹未逢时,英雄岂无末路处?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又怎能峰回路转争得成功?如果项羽能放下心中的执念,坦然面对失败,渡过乌江,必然能够东山再起,重新谱写西楚霸王的辉煌!

然而项羽之所以让后人扼腕叹息数千年,之所以让后人神往他那威风八面、力拔山兮的霸王形象,何尝不是因为他那耿直霸道的气势?何尝不是因为他那目空一切、唯我独尊的气度?如果项羽真的能忍辱负重,兵行诡道,历史就得多一个卧薪尝胆的励志君主,少一个荡气回肠的西楚霸王!所以项羽的失败,初看时苍凉悲壮,让人无限憾恨。然而细细想来,即使没有刘邦之争,又何尝不是一种必然呢?

而我们今天假设历史、解读历史,是为了寻找事物发展的规律,以资未来!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欢迎您在评论区打出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讨论讨论!

1 阅读:177
评论列表
  • 2023-03-25 11:41

    自古江东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