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亥的身体里,似乎住着一个永远变动不居、向世界敞开的灵魂;他曾是画家、堂倌、文人,而现在,人们或许更多会说他是设计师。
崇德里驻下、成都三联韬奋书店、轻安、高宅、宽云窄雨、浣月……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当下成都的气质的建筑,都是王亥的设计作品。
虽然,眼下他似乎仍在“设计师”的这个身份里,但因为他那好奇的灵魂,我们几乎可以肯定,这一身份恐怕也不会是他的定格。
「无论宽窄,自在成都」人物主题视频第三期,我们将 通过作为设计师的王亥,看到时代与世界赋予人的细微经验,如何在城市的街巷间,落成充满温情的实体。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播放
“如果我年纪算六十岁,那么人生可以分两个阶段。前面三十年,一切都有巨大的局限性;后面三十年,融入整个全球体系,对我来说是脱胎换骨。”王亥曾这样解读过自己的人生,而这脱胎换骨的转折点就是在1987年,他从成都去了香港。
曾经,在尚无职业画家的香港靠画笔谋生,在肖像视野的浩歌狂热中退入私房菜的小楼一统;王亥在香港的几十年,每一步转折,都自在。
王亥与夫人王小琼
早年成都街头虽然粗砺,但也在索取王亥的青春的同时,把“苦难感和距离感”付给了他——在王亥看来,生活在数字时代之薄暮下的人们,严重地缺乏这两种高贵的情感。
或许,正是这样的“苦难感”和“距离感”,指引了王亥: 在而立之年,他离开成都,直面香港这一庞然大物;而携带着经验、勇气与想象力,2012年当他回来时,又恰好站在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拐点。
成都三联韬奋书店,图源/视觉中国
在这来回之间,王亥感受到了在“边缘城市”和“大都市”之间的深刻张力。
他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份张力背后,两座城市同样渊深,但却有着不同轨辙的传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 “城市的基底非常重要,这个基底也许是城市的宿命。如果这个城市是历史的延续,在这种地方它就会发展出一种慢的生活方式”。
轻安雅集
他在成都设计或改造的空间,转向的正是这座城市「慢」而「窄」的过去:在改造崇德里时,他的理想甚至是在“不改一条大梁”的同时,让这处最能透露成都本底的空间,与世界相互接触。
在设计师王亥看来,城市需要两种视觉: 本土的、属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以及国际化的、对于城市未来的理解。而城市的这两种视觉,最终都将落到「宽」与「窄」的建筑空间上。
王亥将「宽」与「窄」视作是建筑的根本。“宽和窄就是建筑概念,建筑一定有宽的空间和窄的空间,二者是对应的。”
崇德里
作为设计师的王亥,对成都的空间的设计,无疑如同画家王亥、堂倌王亥、文人王亥一样,是成功的。
显然,王亥是一个突破了壁垒的人。从未系统学习过建筑设计的王亥,如何总是能够在短短的时间里,把握住空间改造的窍要,这其中的关节令人惊奇。
或许,他会说,这是作为私房菜堂倌的必备能力;但又或许,对人心的温情,起源于王亥所看重的“苦难感和距离感”。
崇德里
作为设计师的王亥,总是沉迷于这座城市的拐点。在这「新」「旧」之间,在这「宽」「窄」之间,人们真实地安放自己的生活,而城市也真正地透露出她的活力。
正是这些热爱低矮的屋檐,热爱从曾经的成都改造而来的空间的人们,在一座城市面向未来的回家路上,让她的过去如同彗星的长尾一般,如影随形。
上:崇德里;下:成都三联韬奋书店
人心的通路,狭窄曲折;而把城市推向未来的风向,从来都有着宽阔的阵列。
在王亥的手里获得新生命的那些空间,正同时敞开宽门与窄门,让自己在时间中安稳又动荡地伫立。
「无论宽窄,自在成都」
人物主题视频延展阅读
编辑 | 慕树 设计 | 陈霜奕
图源 | 崇德里、轻安、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