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肾的诊断及治疗

平夏评健康 2023-06-10 08:45:04

海绵肾又叫髓质海绵肾(Medullary Sponge Kidney),是一种先天性良性肾脏髓质囊性疾病,为一侧或双侧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呈囊状或梭状扩张,因其大体标本外观有些类似海绵,故习惯上称之为海绵肾。

为什么会出现海绵肾?目前,海绵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引起输尿管芽-后肾间充质界面中断,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发育异常[1][2]。海绵肾多在成人期发病,一般预后良好,对肾功能影响大的主要是海绵肾的并发症所致。

1、海绵肾临床表现:发病早期,病变局限,暂未出现并发症,可无任何症状。然而,由于海绵肾患者的尿液长期在扩张的肾小管和集合管内潴留,容易引起继发性的肾结石和尿路感染[3],从而出现脓尿、血尿、腰痛,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另外,当海绵肾患者肾小管、集合管结构异常发展为肾小管功能异常时,尿液中钙离子的排泄逐渐增加,从而引起低钙血症,患者表现为手脚麻木、抽搐等症状,并可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症,影响骨的代谢。最后,随着疾病发展,肾脏囊性病变变得广泛,正常肾单位逐渐减少,肾功能逐渐恶化并发展为肾衰竭[4]。可见,海绵肾患者的症状缺乏特征性,因此,当出现反复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时,不仅仅要治疗感染和结石,更应该积极寻找病因,需考虑存在海绵肾的可能。

2、海绵肾诊断:主要根据影像学:(1)静脉尿路造影(Intravenous Urogram,IVU)直观,仍然是确诊海绵肾的金标准,主要表现为造影剂在囊性扩张的肾小管、集合管中聚集并显影,可出现花束征、葡萄串征、扇形征以及菜花征[5];(2)CT的典型影像表现为集合管的低密度囊状扩张影,增强CT中造影剂能在扩张集合管中显影,因CT检查简单快速,已逐渐替代IVU成为海绵肾首选的影像学检查;(3)B超主要表现为肾髓质轮廓明显增大,肾锥体放射状回声增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3、海绵肾治疗: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并发症的治疗。如患者因肾结石出现血尿、腰痛时,除了多饮水、多运动助排石,解痉止痛,还可视结石大小行外科取石手术。当出现反复尿路感染时,则需用抗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另外,如患者因肾小管功能异常出现尿钙升高时,可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同时口服枸橼酸钾,从而预防肾结石。

在日常生活中,海绵肾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喝水,减少含钙、草酸盐多的食物,降低结石和感染的发生率。定期抽血查肾功能、电解质,尿常规以及行泌尿系超声等辅助检查,警惕并发症的发生,慎用肾毒性药物,避免疾病快速进展。

参考文献

1. Gambaro, G et al. Medullary sponge kidney (Lenarduzzi-Cacchi-Ricci disease): a Padua Medical School discovery in the 1930s. Kidney Int. 2006,69(4):663-670.

2. Gambaro, Giovanni et al. Medullary sponge kidney. Curr Opin Nephrol Hypertens. 2013,22(4):421-426.

3.黄翻,李志鹏,叶春伟.髓质海绵肾及其并发症的认识[J].医学综述,2019,25(02):302-306.

4. 林鹭,郁胜强.髓质海绵肾的新认识[J].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 18):2213-2216.

5. Talha H Imam et al. Medullary Sponge Kidney: Current Perspectives. Int J Nephrol Renovasc Dis. 2019 ,26(12):213-218.

0 阅读:14

平夏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