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为何柴和鞋不能借?有点道理

淡色记忆 2022-09-23 12:43:33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句俗语就是在告诉我们,邻居很重要,他们是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深远影响,也会在你困难时帮助你,并且是随叫随到那种。

同时,这句话指在平时邻里之间的关系要比亲戚更多一些,是邻里之前有了一种甚于远亲的感情,表示邻里关系非常好。

这句俗语在农村是最好的例子,街坊邻里的关系非常融洽,真的能够起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效果。

一个好邻居在生活中的意义也很重大,平时家里缺少什么东西都会跟邻居借用一下,而且借东西在农村非常普遍。

人们干完农活回家做饭,发现柴米油盐酱醋没有了,这时就会向街坊邻居借一点,解决燃眉之急。

但是在农村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借,因此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很多人疑惑这两样东西都是平常之物,为什么“柴和鞋”不能借呢?今天就跟大家说说其中的“奥秘”。

借米不借柴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农村,生火做饭需要烧柴火,而在传统观念中,“柴”和“火”是不能分家的,一家人有柴才有火。

此外,柴火也代表着家庭的烟火,因为农村人经常用“绝烟火”来比喻一家没有后嗣,或者家里没有任何人,意思就是“绝户”,也正因为这一点,没有人愿意把自家的香火借给别人。

“柴”的谐音是“财”,借柴的意思跟“借财”一样,人们害怕财气被借没了。

在农村,正月初一吃完早饭后,人们不会急着出门拜年,而是进山砍一些柴放在家里,不过很多人都是把柴砍好,放在山里,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挑回家中,寓意是给家里“进财”。

当人们挑柴回家后,家人要放鞭炮迎接,寓意“接财进屋”,这种做法也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家里财运亨通,因此农村比较忌讳借柴这样的事情。

根据考古发现,不借柴火也是古代的传统习俗,同时也是远古时代对火崇拜的遗俗,因为在母系社会时期,人们就学会用火。

在发明人工取火之前,人们获得火种非常困难,于是火种的保存就成为部落首领的行政,也只有部落首领才有权利保存火种。

因此人们在学会用火做饭后,火种更加不能外借。之后民间也形成柴火不能外借的习俗。

借衣不借鞋

鞋子和衣服都是生活必需品,不仅能起到保暖防寒的作用,同时具备遮羞的功能。

据说在农村贫穷时期,一户人家只有一件衣服、一条裤子、一双鞋子,只有外出干活的人才能穿,因此人们将衣服和鞋看得非常重要。

为什么“鞋”不能外借呢?在古人眼中“鞋”和“邪”、“泄”同音,自古就有送礼不送鞋的说法。

不借鞋首选是不把邪气借出去,这也是对对方的一种保护,其次是不把自家的气“泄气”。

而且在古代,脚是比较私密的器官,鞋子和内衣的性质一样,都属于比较私密的物品,是不能外借的,因此才会有“借衣不借鞋”的说法。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0 阅读:2

淡色记忆

简介:多媒体经营会持续更新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