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无论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粮食安全都可谓是“重中之重”。而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粮食产量可谓是年年创新高,截止到去年为止,我国的粮食产量已经成功实现了19连增,粮食自给率超过了100%;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粮食人均占有量超过了480公斤,远超国际认定的400公斤安全标准。可以说,不管从任何角度上看,我国的粮食如今已经可以说做到了绝对安全。
不过,任何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做到未雨绸缪,而北边的邻居俄罗斯恰好是一个产粮大户,因此我国与俄罗斯在粮食方面的合作一直也是双方合作的重点。虽然根据2021年的数据,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6.82亿吨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俄罗斯的1.33亿吨(世界第四)。但是别忘了,我国的人口总数也几乎是俄罗斯的十倍,因此我国的确十分有必要从俄罗斯引进粮食。
此前,俄罗斯的特鲁特涅夫就曾经公开喊话中国,希望加快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的建设,要加大对华粮食出口的力度。而不久前俄联邦总统普京也已经亲自要求俄罗斯在今年十月份之前,与华达成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的协议。而此举如果真的能成,不仅能够给俄罗斯带来海量的收益,同时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大计又增加了一道保险;而且还能为中俄合作带来新的契机。综合来看,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的建设的确堪称是互惠互助、互利共赢的典范!
我们知道,俄罗斯的粮食产地主要位于肥沃的东欧平原,而广袤的西伯利亚虽然也有一些可供耕作的土地,但是基本上还是以荒原冻土为主。因此,以往俄罗斯的粮食要想运抵我国,则需要走海运,而海运的话则需要用时长达三个月。因此,中俄双方有识之士就在2016年提出了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的构想,准备以陆路的方式对华运输俄罗斯粮食,这样一来,原本需要三个月的路程就会被缩短为三周。而且相对于充满不确定性的海路,这条陆路走廊的安全性显然更高。如今俄罗斯正在外贝加尔斯克建设其陆路粮食码头,据悉该码头建设成功之后的年吞吐量最高可达八百万吨。该码头建成之后,能够大大方便俄罗斯的粮食外运。
外贝加尔斯克火车站
而其实中俄双方关于陆路粮食通道的尝试早已经开始,在去年五月份,我国曹妃甸已经出发了一辆直接通往俄罗斯的国际班列,这个车上所运载的货物就是用于建设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的建材和工程设备。并且该车在回程时,还会带上俄罗斯积压的粮食,如小麦、大豆等,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十分需要的货物。据称,该专列每个月将运行四列之多。
其实,相对于我们来说,俄罗斯对这条新陆路走廊的需求比我们更迫切。在2022年,尽管俄罗斯处于战争之中,但是其粮食产量依然创下了1.5亿吨的新高,这已经打破了俄罗斯的历史记录。但是由于俄乌战争的原因,西方各国对俄罗斯进行了所谓的“经济制裁”,俄罗斯的大量粮食不得不积压在仓库无处可去。而在俄乌战争之前的2021年,俄罗斯当年的农产品出口额为377亿美元,如果这一出口渠道不复存在的话,那么俄罗斯的整体经济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是普京要求尽快建设中俄新粮食陆路走廊的重要原因。
如今由于一定的历史原因,俄罗斯东部的铁路运力不足,导致俄罗斯有大量的货物堆积在口岸无法运输,因此,中俄双方规划中的新粮食通道的建设可谓势在必行。
而站在我们自己的立场来看,如今我国周边的情势也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为此,我国首先要大力推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尽可能地保护耕地、科学利用耕地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农牧业科技化进程,加大种子技术,化肥技术的研究,使得粮食生产尽早实现机械化,信息化。使得我国的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此外,从外部来看,我国也同样要与俄罗斯、巴西等全球产粮大国加强合作,拓宽我国的粮食获得渠道。如此双管齐下,就可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永远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