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志愿军司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彭老总,不过彭老总入朝作战一年半,便因身体原因被召回国,主持中共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068274bae4de12dd17f8addf6e2a2ba.png)
而彭老总之后,接任志愿军司令,先后部署策划上甘岭战役以及最终促成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金城战役的,便是邓华将军。
1954年,邓华将军回国,曾先后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同年还组织导演了有陆海空三军参加的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3cd4bc3621d12be862a0f231f72fe00.png)
但是到60年代,邓华将军的名号却很少被提及了。
1967年,将军突然失踪了,好几天没有下落。这时,他的家人找到了刚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梁兴初。
梁兴初得知将军失踪,当即亲自出面,说这是我的老首长,才终于找到邓华将军的下落。
所以,这究竟怎么回事?邓华和梁兴初间有什么渊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原来,早在1959年,彭老总受到错误指责,邓华同时被波及,撤了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fa0b411512688e7fe10571b2c3eb1d.png)
不久,中央即通知邓华将军转业地方,到四川省任副省长。
据悉,毛主席当时曾托罗瑞卿总参谋长给邓华捎话,大意是:“到四川后不要灰心。多到下面走走看看,向群众学习,争取早日改正错误。”
对此,邓华说:“请转报毛主席,我决不会消极,一定要遵照主席的指示去做。”
而后,为了方便工作,同时作长期打算,1960年5月,邓华为家属子女办妥调动工作和转学手续,“全家一锅端”,举家南迁,到了四川成都安家落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d5f5b6f38bc19c41fd640d286358bcb.png)
自此,邓华将军开始了鲜为人知的18年川府岁月。
初入川,邓华及其家人受到了四川省委及成都军区司令首长不少生活上的照顾。只是时值全面经济困难之际,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未能幸免,城乡萧条,人们面如菜色,全省农业、工业面临诸多挑战。
于是邓华到任后,即按照行前毛主席嘱咐的“多到下面走走看看”,迅速深入基层。5年多的时间里,他先后深入170多个县市、数百个厂矿和千余个农村社队调研,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推行科学种田,鼓励农民种植高产作物,为四川农业生产恢复并取得显著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41f42194ba5a3dd5099a3eb7984089a.jpg)
此外,他还从“军事内行”变成了“农机内行”,彼时四川农村多使用灌桶脱粒,最先在邓华的试验推动下使用了耗损粮食更少效率更高的打谷机,四川机械工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如此,一切似乎都在向好,但一段风雨岁月不期而至,邓华再次受到错误指责。
1967年,邓华突然失踪了,家人四处打听,但得到的答案都是不知道,如此好几天没有下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348ec65de99c17de77009417719c5f.png)
邓华将军的儿子邓穗回忆起来:“后来是我妈说,没办法了,这事只有去找梁兴初了。”于是他们才找到了梁兴初。
原来,1967年3月,梁兴初刚刚调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而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梁兴初曾受邓华领导,任38军“万岁军”军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4cdb32db0ce2a72553ca605ef5f865d.png)
在梁兴初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前,周恩来总理便曾召他谈话,意味深长道:“自古以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你到成都当司令,要先把局势稳定下来,军队绝对不能乱!”
到成都后,有两派即逼梁兴初表态,而梁兴初却言:“统统枪毙!”
得知邓华失踪后,梁兴初亲自出面,找到了派头头,也就是抓捕人,强硬道:“这是我的老首长,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为祖国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你们必须要把他交出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058df47e456ff9a6065ff3b7d40f965.png)
如此才找到了邓华将军的下落。此后,邓华将军继续在四川工作,期间又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调换过多次工作岗位,但不论组织决定干啥,他都无条件服从。
1968年底,邓华任四川省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副组长兼农机组长,重新主管农机工作,兼抓小化肥生产。他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坚持推进农业机械化,为四川农业机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954536bb62825270e8dfbd68cbe4581.png)
有数据统计显示,1973年四川省柴油机年生产能力不到十几万马力,两年后即增加到年产150万马力。1961年四川省县以上农机修造厂只有20多家,到1977年四川省县以上农机修造厂增加到380多家,基本实现了农用机械小修不出社,中修不出区,大修不出县。
如此,邓华成为人们口中当之无愧的四川农机事业奠基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57c3312cb655ba7280cde7332034a64.png)
一直到1977年8月,邓华将军才被调回北京,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为国防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而在四川18年的工作生活岁月,令他对这片土地饱含深情,离开成都前往北京时,他曾对来机场送行的同志说:“我在四川工作了18年,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四川是我的第二个故乡,今后有机会还要再来。”
后来,他也曾多次想再到全川各地走走看看,同曾一起工作奋斗过的干部、工人、农民告别,只可惜他的身体非常衰弱,已然力不从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3852d1f2b5a7587a5f074dc03a7b0bf.png)
1980年5月,邓华将军因劳累过度,身患重病,住进上海华东医院。
弥留之际,他仍然在思念着四川的农机事业,直到说不出话时,还用铅笔不断地书写着当年一起在四川农机线上奋斗的工作人员的名字,直到对方赶到医院,在病床前向他做了四川农机发展情况汇报,他才放下心来。
除此之外,所幸在此之前,1980年3月,围绕在将军身上几十年的阴影已然消散,党中央、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宣布为将军恢复了名誉,历史终于恢复了本来的面目。
1980年7月3日,邓华将军在上海因病逝世,享年70岁。可惜,重回四川,最终变成了将军遗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bfd29660b1c432c1c5b17eaf4ec031f.png)
邓华将军之子邓穗曾撰文回忆将军的一生:
“17岁入党, 1928年18岁时参加红军上井冈山。后来,黄洋界保卫战,他参加了;古田会议,他参加了。参加了五次反‘围剿’,长征也走过来了。抗战中,平型关战役他参加了,参与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打了四次四平,打锦州、打天津,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最后又回来抗美援朝,一直打到1953年,他43岁。到了1960年他50岁时,就落难,等于他只享受了7年的和平……17年后重返部队,不到三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时70岁。加起来,他的一生实际上就享受了10年的和平日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05e58c0e1e13b7b56430760705edbb9.jpg)
如今斯人已逝,英灵永存,邓华将军的事迹和精神,势必永远铭刻于后世心中,令人们无限敬仰和怀念,并对国家和社会持续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素材来源:
[1]何立波.邓华上将曲折坎坷的后半生[J].党史纵览,2003,(06):22-25.
[2]王利荣,曾德平,曹亚辉.邓华天府轶事[J].湘潮,2010,(04):12-15.
[3]志愿军司令员、开国上将邓华落难的日子.北京知青网
[4]邓贤诗.邓华天府十八年[J].湖南党史月刊,1993,(04):20-26+1.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