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9岁男子吃前女友“人血馒头”,细节令人发指:为了钱,他们究竟可以多无耻?

大虞海棠大鱼 2020-11-27 13:38:07

这种行骗手段,真可谓丧尽天良。前段时间,广东警方破获了一起“骗捐案”。犯罪嫌疑人王某29岁。在今年年初,他在多个众筹平台发起捐款求助。理由是自己女友患有急性腹膜炎。现在在重症监护室躺着,急需筹款救命。在众筹平台上,王某晒出多张“可靠证据”。重症医学科的检查单。日期也写着“2020年2月14日”。

众筹捐款链接里,放有女友多张病照。

甚至还有患者手持诊断卡的合影。

王某也将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公布。表示信息“属实”。

看来是不是很像真的?没错,很多网友也被骗了。王某前后获得超过6万元的募捐。但这是假的。受捐人为王某的前女友,早在2018年就已经病逝。现在王某已有新欢。并自学PS技术,和现女友利用前女友的病例,进行骗捐。

对于亡妻,别人是念念不忘。但他却用来敛财,且还是跟新欢合谋!有网友怒斥,“用这种方式骗钱,晚上睡得安心么?”

关于骗捐,这并不是孤例。2015年8月12日,天津海滨新区出现大爆炸。数百人遇难,举国悲痛。但灾难之下,有人献出善良,有人却利用别人的善良牟利。一个90后女生在微博发文。她表示,自己爸爸在火灾事发地附近上班。而父亲至今联系不上,生死未卜。没过几天,她又更新微博:“今天在医院见了父亲最后一面......自己明年要考上一个好大学。”同时,每篇文章都打开赞赏。言外之意,你懂的。

这位“遇难者家属”很快获得海量打赏。近10万元。连张嘉佳、谷大白话等微博大V也都参与募捐。但实际呢?又是一档骗局。这个90后女生压根就不是什么遇难者家属。微博文章全为自己杜撰。不过恶人终有恶报。骗捐者获刑3年。

同样是消费大众善良,另一个骗捐者更狡猾。据浙江新闻报道,冯晨是一家众筹平台的志愿者。有一天,他收到一条微信好友请求。对方称,自己姓余,3岁侄女得了肿瘤,需要天价治疗费。再加上家里老人也患有重疾,欠下几十万债务.....总之,很惨。但志愿者告诉对方,发起众筹需要材料证明。比如住院单、缴费记录等等。且身份信息相互匹配。“病人家属”徐先生说,我没有。没有就算了,他还光明正大贿赂志愿者:

那个,我欠了10多万的贷款,很缺钱。如果你帮忙的话,我给你发红包,要多少都可以。

志愿者良知在线,拒绝了。但让志愿者意想不到的是,几天后,徐先生的朋友圈居然冒出了一个“筹款链接”。是另一家众筹平台。筹款连接的标题是:求求各位好心人救救我白血病儿子。里面有几张小孩治病的照片。照片下面配有一段悲情故事......而收款人,就是徐先生。

但这些“材料证明”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孩子跟“父亲”徐先生的姓氏不一样。徐先生户籍是江西,但孩子却在广西南宁住院。也就是说,这全是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就诊材料。不知道从哪弄来的。但就这样小伎俩,却轻松骗过了众筹平台的审核机制。最终成功骗捐。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在重庆,一个患尿毒症的小伙子在网上发起捐款。说自己等钱救命。网友很善良,筹了8万。但谁能想到,没多久,小伙就全款购置了一辆十几万的SUV。在德国,一名中国留学生要筹款500万治白血病。可后来发现,该留学生有购买公费保险。看病吃药,绝大部分都可以报销。去年,德云社的演员吴鹤臣突发患脑溢血。其妻子在网上发起众筹。目标100万。不过,钱还没到手,网友就发现猫腻:吴鹤臣夫妇在北京有车有房,根本不至于到众筹的地步。如果不是限于篇幅,类似例子简直能一直举下去。那是什么导致骗捐现象泛滥?原因有很多,但离不开这一条——众筹平台的不作为。

今年4月份,某滴筹和某松筹因为员工打架,被送上热搜。

打架原因是,市场不当竞争。两家平台在医院抢生意。然后演变为暴力冲突。是的,抢生意。众筹平台的业务人员说是“志愿者”,但其实,和销售员无异。曾有记者卧底某滴筹时发现,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模式,居然是末位淘汰制。你能拉多少人发起筹款,就能赚多少佣金。你要是月底业绩不好,拉的人头不够,还可能会被开除。这哪是什么志愿者?这分明是房地产销售好吗?!

关于众筹平台如何盈利,工作人员直言:

比如一个人患有癌症,发起募捐。有四五千人给他捐款20万,那么,我们这个时候推荐保险广告,购买率就会比较高。

当然,作为一家企业,赚钱本身没有错。但只要业绩而不顾其它,就必然会造成监管的漏洞。暗访记者拍摄到,发起众筹的门槛极低。“有一套房可以发,车子超过30万,那就需要问一下什么时候买的。”某滴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虽然说要提供财产证明。不过,你要是不愿意提供也可以。暗访视频显示,有病人家属未提供财产状况证明,却也能发起众筹。

暗访记者又问,捐款的使用途径是否有监督呢?对方说,没什么监督。

在众筹行业,“某滴筹”占据的市场份额位列前茅,但审核、监管尚且如此。其它众筹平台,可想而知。就拿前面提到的骗捐者余先生而言。在贿赂志愿者未果之后,他转身就换了一家众筹平台。你知道这家众筹平台门槛多低吗?零门槛。记者亲测之后发现,就算你不上传病例、身份证信息,居然也能成功申请筹款。

因此,众筹骗捐乱象,层出不穷。杭州一女子众筹之前,装穷装可怜。称自己患有癌症,花光钱财。众筹之后,开宝马跑车炫富。

有人伪造病历发起募捐。在成功众筹骗捐多次之后,才终于落网。

行业报道显示,2017年市场众筹平台有超过280家。可以说,如果有人心怀不轨,想利用众筹骗捐,大概率都能实现——就看金额多少而已。这种没有良知的人,谴责是必须的。但与此同时,也想给众筹平台一个提醒:善良经不起欺骗。今天曝光张三骗捐,明天传出李四开跑车还众筹的丑闻。最终,“狼来了”的故事就会上演。没有人再相信慈善。没有人再选择善良。这伤害的是谁?正是那些真正急需帮助的人。中国青年报写过一篇报道。井航是个货车司机,实打实的底层百姓。2年前,儿子查出白血病。家,瞬间塌了。在北京医院治疗一年,积蓄全无,负债累累。为了筹钱救命,井航回老家请朋友吃饭。吃着吃着,突然下跪,厚着脸皮借钱。家里房子已经卖了。能借的亲友也早借了。但还是筹不满80万的天价手术费。一天夜里,井航夫妻两人泣不成声。走投无路之下,妻子说,“咱跳楼吧!”

可能你说,为什么不搞捐款?大家一起帮忙啊。人家早试了。没用。记者经过采访得知,在2015年左右,慈善筹款是很容易的。但现在,但就算你把资源挖尽,也基本就筹个两三万元。相比之下,无异于杯水车薪。

而志愿者冯晨也说,“几年前,大家一娟都是几百上千,现在都是几块几十。经手300多名筹款者,但最终能筹满的只有4位。”这种变化,无异于堵上了贫困患者最后的路。有患者家属说,自己想杀掉孩子之后再自杀。有人省吃俭用几个月不沾荤,却还是交不起治疗费。眼看着自己孩子离去。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可是,如果公众善良没有被消费。没有罗一笑事件。没有德云社吴鹤臣骗捐。没有利用病逝前女友众筹的丑闻。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是不是就不至这般绝望?有人说,人性最大的恶,就是消费他人的善良。因为,善良是一种稀缺品。一旦耗尽,诚信不再。而没有诚信,社会的良性运转,就会难上加难。而互助互爱,更是难于上青天。点个“在看”,一起对骗捐说“不”!因为这不是骗钱,而是在害命。无数身处绝境的人,正在为此买单。

0 阅读:6

大虞海棠大鱼

简介:更多好看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