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寄哀思,忠魂励初心。
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大的群体。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安机关共有208名民警、174名辅警因公牺牲。
他们中有与歹徒殊死搏斗的英雄,有因超负荷工作倒下的战士,也有为挽救生命奋不顾身的勇士。
这些公安英烈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践行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铮铮誓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忠诚赞歌。

一、直面危险:与犯罪分子搏斗牺牲
在打击犯罪、维护正义的一线,许多民警以血肉之躯筑起安全屏障。
2024年,邱建军、史礼海、武霖等民警在与歹徒的英勇搏斗中壮烈牺牲。他们的事迹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无畏担当。
以史礼海为例,这位甘肃省酒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年轻警长,在执行勤务时突遇交通事故,生命定格在29岁。
他的同事回忆,史礼海常年坚守在条件艰苦的高速公路上,面对极端天气时冲锋在前,用“压速带道”护送车辆安全通行,用“绿荧光”点亮寒夜中的生命通道。
这些民警的牺牲,凸显了公安队伍直面危险、守护平安的使命本色。
二、积劳成疾:超负荷工作下的生命透支
长期高强度、高压力工作导致民警健康问题频发。2024年,张俏、赵华伟等民警因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成为“过劳牺牲”的典型代表。

河南省安阳市公安局特警大队大队长张俏,在“五一”假期连续值守景区安保,每日工作至深夜。因长期超负荷运转,他突发脑溢血牺牲,年仅43岁。
从警23年,他始终以群众为亲人,多次化解危机,甚至为救轻生女孩发动30余人展开“全城搜寻”。
贵州省黔西市钟山派出所所长赵华伟,曾在侦破跨省拐卖儿童案时两天两夜未合眼,最终解救两名少女并摧毁犯罪团伙。
这位“把百姓放心上”的民警,最终因突发脑溢血在37岁时离世。他们的牺牲警示社会:公安民警的健康保障亟需更多关注。

三、舍己救人:以生命托举生命的壮举
在抢险救援的危急时刻,民警常以凡人之躯行英雄之事。新疆库车市辅警阿力木·热合曼的牺牲,便是这一类型的缩影。
2024年7月,面对湍急的防渗渠和多名落水群众,年仅20岁的阿力木不顾自身安危,连续救起两人后,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第三人推向同事时,自己却被激流吞噬。
他的最后一句话“快,快,先把他拉上去”,成为对“人民至上”信念的终极诠释。这类牺牲彰显了公安队伍“舍小我为大我”的崇高精神。

四、意外殉职:坚守岗位的无声付出
除上述类型外,民警在执行任务时还可能遭遇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甘肃省交警史杰在风雪中连续奋战40小时,最终因公殉职;辅警阿力木的牺牲也部分归因于恶劣环境中的突发险情。
这些意外事件背后,是民警日复一日在极端条件下坚守的常态。
忠诚铸警魂,薪火永相传
公安英烈的牺牲,并未让队伍停下脚步。2024年清明节前后,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通过祭扫、宣誓等活动传承英烈精神。
江苏省苏州市公安局青年民警在许允若墓前庄严宣誓:“继承遗志,筑牢忠诚警魂”;陕西省西乡县400余名民辅警和学生代表缅怀史礼海,誓言“沿着你的脚步坚定前行”。
这些仪式不仅是哀思的表达,更是使命的接力。正如新警刘丁铭所言:“虽未见过英烈,但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接续奋斗。”

208名民警、174名辅警的牺牲,是和平年代最沉重的数字,也是最崇高的丰碑。
他们用生命划分了忠诚的刻度,用热血标注了奉献的坐标。在危险、劳累、牺牲与传承中,人民公安的忠诚警魂永不褪色,他们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时代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