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从历史走来,向未来走去

青山共风雨 2024-08-02 13:34:34

在探讨什么是“国学”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些与之相关的现象和观点。

近二十年来,国学、国潮、国货开始崛起,这原本是件好事,但也曾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如今,那些挂着羊头卖狗肉的所谓大师已少了许多。在当今时代,文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基本组成部分。然而,西方对我们的文化侵蚀从未停止,毒教材、洋垃圾以及“美国空气都是香甜的”之类的公知言论层出不穷。这警示我们,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国学”作为一个常用词语,始于清代后期。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输入中国,才有了“西学”与“国学”之分。洋务运动代表张之洞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但这种将中学和西学简单结合的方法论,存在一定的问题。中学、中医是以道为核心的文化体系,而西学、西医是以术为核心的物化体系,二者体系完全不同,硬要结合,难免有些牵强。

20世纪,国学因章太炎先生的倡导而成为当时流行的学术话语。章太炎认为,国学者,乃国家成立之源泉。而钱穆先生则觉得,“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只是一个时代的名词,认为这个词将来或许会消失,进而成为天下之学。马先生将国学定义为“六艺之学”,认为六经有学问系统和价值系统两个层次,国学教育应将其价值系统与当代社会的价值建构相结合。

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学呢?在当下的中国,国学可以有多种体现。能够实事求是的做事,不违背良心地说真话,这是国学;能够吃着国家的饭,不砸国家的锅,这是国学;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国学。记得有句话说:“孔孟之道在乡村。”小时候在村里,若有人做了不光彩的事,会被人指责,除非改过自新,否则难以翻身,这便是国学的力量。

然而,当下的社会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有些人不择手段,作贱自己,毫无底线,甚至有人购买一堆名誉头衔,号称人生导师,却干着不道德的事情。我眼中的国学,应是群体价值的回归,个体心性的提升,让人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活出生命情感。

传媒大学周老师说:“心学最简单的就是善良出能力来。”真正的国学并非墨守成规,而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精神,以及将“六经注我”转为“我注六经”的现实创新能力。

国学需要做出一些改变和提升。第一,国学要加入血性。在如今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需保持警惕。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对待敌人不能仁慈,和平是靠斗争得来的。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抢劫时是真老虎,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不能被资本绑架的伪娘奶狗文化带偏,男人要有担当。

第二,国学要注入心性。国学本是融入中华儿女血脉的传承,但曾被一些人捧上神坛,出现了一些用传销手段进行精神控制的现象。比如今年的新电影《周处除三害》,就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让我们思考为何会有许多老百姓上当受骗,这背后反映出社会价值导向和个人价值定位的问题。我们需要明心见性,不被他人左右,坚守自己的内心。

第三,国学要培育灵性。人有三性,理性、感性和灵性。当下,我们受西方物化的理性思维影响过多,导致出现了一些问题。正如南怀瑾老师所说,二十一世纪,最多的病是精神病。我们应重视自己的灵性,因为心安才能情真,情真才能思远,正所谓:“无心生大用,有物不通神。”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