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说何家文摊上了一个好婆婆。
说家文婆婆开明又和善,大方又体贴,关键是把家文当个宝,重视得不能再重视了。
但我却不认为她是个开明婆婆,反倒觉得何家文嫁过去所受的苦难多半是这个婆婆引出来的。
01陈老太太是对家文好
首先,婚前重视家文。
第一,携重礼亲自上门提亲说媒。
何家文漂亮,陈卫国一见钟情。
然后就召集哥哥姐姐和妹妹,以及妈妈陈老太太开家庭会议。
当儿子表决心“非家文不娶”后,陈老太太二话没说,亲自上何家去提亲说媒。
老太太不但给家文准备了丰厚礼物,给家文妈妈准备的礼物那不能用贵重来形容,得用“珍贵”比喻才合适。
陈老太太把家里的传家宝--一对从前清宫里流出来的绿玉镯子送给了家文的妈妈刘美心。
礼物太贵重,吓得我们美心妈妈不敢接受。
老太太有格局,豪爽地说:
亲家做成做不成看天,朋友做成做不成看你我。我是个粗人,干活的命,配不上戴这些金贵的东西,正寻思着,给它们找个应当应分的主人呢。您留着。
美心见卫国妈妈这样大气,也不扭捏,就收了。
一来是钟意卫国,不收的话就是拒绝的意思;二来看家文对卫国也有好感,就想到收下同意并成全他俩;三来也不好拂陈老太太好意。
再说这礼物虽然价值不菲,但更贵重的是陈家老太太流露出来的心意和重视,不是吗?
第二,拿天价彩礼求亲。
看见俩孩子情投意合,陈老太太就携1000元现金上何家求亲。
据我家长辈们说,1000元在82年算巨款,说光凭一个人拿工资,不吃不喝也得积攒3-5年才行。
其次,把结婚的房子、家具等准备好了。
最后,还出资让家文卫国去蜜月旅行。
陈老太太出全资,家文卫国高高兴兴去了黄山、杭州、上海等地度了蜜月。
02陈老太太只对家文好
划重点哟,是只对家文好。
大家都知道,陈家有两个儿子,所以就有两个儿媳,何家文是小儿媳。
陈老太太对于小儿媳视若珍宝,
但对于大儿媳,陈老太太就很过分,薄待又排挤。
也许有刚开始都不满意大儿媳的原因在,无奈当时大儿子和大儿媳自由恋爱感情深厚,就同意他们结了婚。
加上后来结婚好几年两人都没小孩,老太太就对大儿媳越来越不好了。
首先,把大儿媳当空气,在大儿媳面前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地对家文好,甚至可以说是欺负大儿媳。
当着大儿媳面,对家文说结婚的房子家具彩礼都准备好了。
要知道当着裸婚的二人面说房子家具彩礼,等同于啪啪打人家脸。
大儿媳怎可能没想法?同样是儿媳,为啥待遇相差这么远?我裸婚她就准备充分一应俱全,不公平。
所以身为家长的陈老太太不是合格的家长,不但偏心,还偏的很偏到了太平洋。
饭桌上,且不说鱼呀肉呀紧着家文吃,家文碗里都堆不下了还在不住地往里夹菜;
就说说“大儿媳刚想拣一块红烧肉,陈老太太马上就把盘子端走,送到家文面前,要家文吃红烧肉”这事……
就算家文怀孕了,是个亲妈也做不出这厚此薄彼的事情吧。
其次,卫国结婚,要大儿子出最多份子钱,而体恤女儿们要她们少出。
陈老太太召开家庭会议,要孩子们为卫国结婚出钱。
大儿子说国家提倡勤俭节约,自己出300吧。
陈老太太脖子一梗说:不行,少了,得出500。
硬要大儿子出500元,那两个女儿也各出500,算你陈老太太会当妈。
大女儿说:大哥都出500,我也出500吧。
可我们陈老太太说:不行,你有2个孩子要养,出300吧。小妹没结婚,也出300。
我的天爷呀,这心偏的。
03“偏心”,在父母看来是理所当然,在儿女的世界里却是“手足相残”的重要根源。
正如蒙泰格尼说的那样:“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活贫困,只要大家齐心,总能改变的。但是父母偏心,导致手足离心,用大娘子的话,是塌天大祸了。
父母偏心,儿女任由其发展;
被偏爱的一方不提醒不指正;
被薄待的一方把怨恨压抑在心中;
这真的是很可怕的。
被冷落和不被公正对待的一方,会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甚至可能会因此恨上或伤害被偏爱的那一方。
父母偏心会导致家庭矛盾,有的甚至让兄弟姊妹反目成仇。
这也是陈家大哥大嫂后来对家文不好的最重要原因。
莫言都说:
偏心真的很可怕,不论在什么地方,都有偏心的父母。
是的,作为父母,偏心是难以避免,但称职的父母,会时刻提醒警示自己,不过分偏心。
而作为儿女,也有矫正父母偏心行为的责任。
被偏心方可以提醒父母,甚至为了兄弟姐妹情谊,拒绝那份“额外”的好;
被排挤薄待的一方,要与父母进行坦诚和有效的沟通。
实在无法沟通,就应该不过分依赖或反抗父母,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和发展。
写在最后:
愿你我都是一个有主见、有能力、有责任、不依赖父母、能指正父母,万事靠自己的人。
与您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