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不敢动孙二娘,你看她的靠山是谁?武松也对那人忌惮三分

耳东品文史 2025-04-17 00:02:22

路见不平拔刀相,这即是多数人心中“好汉”应该做的事,不过仔细品味过《水浒传》的人就应该知道,其实“好汉”的名头与“好人”无关,“好汉”的近义词应该是“狠人”,只是相对于李逵、鲍旭、王英那些恶汉而言,那“行者”武松的形象是要正面得多。

武松算是最符合多数人心中“好汉”形象的角色,他武艺高强,行事果决,面对恶人绝不姑息……吗?

(武松、孙二娘剧照)

似乎也不是,武松在面对那作恶多端的孙二娘时,就略有几分犹豫,甚至最终他反倒与孙二娘义结金兰,这件事,又该如何解释?

一、行事果决的武松

武松这人初登场时,施耐庵赋予他的人设就是个“暴脾气的壮汉”,当初他之所以会流落至柴进府上,正是因为他在老家打伤了人,只得逃到外地避难。

即便他的处境是“寄人篱下”,他也丝毫没有收起他那暴脾气,宋江不过是踢到他的火钳柄,他就要动手打人,也难怪柴进起初待他热情,后来却不待见他。

而后来他得宋江接济回乡寻兄,途径那景阳冈遇上那只吊睛白额大虫的桥段则是经典中的经典,旁人见了猛虎怕是难免双腿发软,失去战斗能力,而武松却迎难而上,直接徒手打死猛虎,这份狠劲又有几人能比?

回乡之后,又经历了兄长被嫂嫂潘金莲毒杀之事,面对犯下死罪的嫂嫂与那奸夫西门庆,他没有半点犹豫。

(武松、潘金莲剧照)

尤其是杀嫂的这段描写,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将他的果决一展无遗:“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杀了潘金莲后,武松也不逃,只带着王婆一同归案,这心理素质真是没谁了,可以说谁要是惹了武松,那指定是难逃一死。

可孙二娘却偏偏成了那个例外。

二、手下留情

武松落囚后,被押送去孟州,途径十字坡时,那“母夜叉”孙二娘便对他这壮汉起了歹意,她干的是杀人越货的事,武松虽然只是个囚犯,但这一身肉确实做包子馅的好料,所以孙二娘只例行公事,将武松视为一般莽夫,也对她走起了“流程”,只往他酒中下药,待武松被迷晕,就痛下杀手。

可武松早已看透了她的诡计,无论是她要不合时宜的妖艳装扮,还是她眼中那难以掩饰的凶光,都让武松早已有了与她火拼的念头。

只等孙二娘对自己下手,他就让这恶女见识见识什么叫“打虎英雄”。

(武松、张青剧照)

而接下来的剧情也确实是照武松心中所想的方向去发展的,如此一来,读者应该又能看到一次武松除恶女的桥段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

当张青跳出来为孙二娘求情之后,武松顿时就没了脾气,甚至他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此时书中只道:“武松见他如此小心,慌忙放起妇人来,便问:‘我看你夫妻两个也不是等闲的人,愿求姓名。’那人便叫妇人穿了衣裳,快近前来拜了都头。武松道:‘却才冲撞阿嫂,休怪。’”

他们当然不是等闲之辈,哪个等闲之辈会在这荒郊野岭开黑店杀人越货的?

其实依照武松的脾气,不管对方是不是地痞恶霸,都已经对自己动了杀心了,他就该将二人除之而后快,可他为何选择了妥协?

答案或许很简单,武松也有忌惮之人。

三、孙二娘的靠山

武松是个狠人,但同时他也是个懂得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之人。

(鲁智深、孙二娘剧照)

这一点从他后来得到张都监的赏识,便下定决心为那张都监卖命,那张都监是什么好货吗?当然不是,武松也清楚这一点,他干的就是欺男霸女的事,但张都监若愿意待他好,并且与他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那他自然没理由与张都监对着干,放着好处不拿。

与孙二娘也是一样,尽管孙二娘确实一度有心加害他,但这不还没得手就被他制服了么?也就是说,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只是一场误会。

再加上张青跳出来之后说的那番话,就足以让武松重新审视这对夫妻,掂量一番该如何处置他们了。

张青说了啥?

(武松、鲁智深剧照)

书中只道:“小人多曾分付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则恁地,也争些儿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姓鲁名达,为因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打听得他近日占了二龙山宝珠寺,和一个甚么青面兽杨志霸在那方落草。”

你看,这段话就表明了“二龙山的当家鲁智深是我大哥”,而恰好,武松也说他曾听说过鲁智深的大名,他又怎能不给鲁智深几分薄面?毕竟后来他上了二龙山,还心甘情愿做了鲁智深的小弟,可见他是打心眼里服鲁智深的。

所以归根结底,这江湖看似是打打杀杀,其实终归还是人情世故啊。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