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是我们迈进人生最后阶段的开端。
很多人过了这个年纪,就开始感到不知所措,会产生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使得他们的心态从根本上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尤其在这个阶段,有的人还经常踏入这三个地方,某个瞬间,你会突然发现,你的福气在一点点消失。
有的人却能很好地克制住自己,为自己之后的老年生活,攒下了无数的福气。
1.抱怨的泥潭,勿踏
到了五十岁的阶段,我们是家里的核心力量,我们的一言一行,会对家庭磁场有巨大的影响。
如果你喜欢喋喋不休地抱怨,家庭磁场会自动收集负能量,当负能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对这个家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的降临。
抱怨是人性的弱点之一。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把自己的挫折和不幸看成是他人的错,而自认为是受害者。
然而每个人都会遭遇生活的坎坷,作为成年人,我们要有面对坎坷的勇气以及化解它的能力。
只一味沉浸在抱怨里,不仅什么都改变不了,还会失去原本可能到手的东西。
某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关于抱怨的心理测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如果你想抱怨,生活中一切都会成为抱怨的对象;如果你不抱怨,生活中的一切都不会让你抱怨。
抱怨是一场绕路之行,转回来还是只剩谁都不想看见的自己。
2.偏执的过去,勿陷
回忆是一条会延续到人生尽头的红线。
我们总是习惯在人生后半段里回首过去,感慨时光匆匆,人生苦短。
那些来不及完成的事情,终将变成我们一生的遗憾。
有的人想想就算了,因为他知道后面还有路要走,有的人却深陷其中,不能自已。
无端的让过去成为套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久久不能释怀。
可是他们却忘了,人生本就是遗憾和圆满的结合体。
那些有缺憾的过去,可以是抚慰我们的一剂苦药,但不能让过去掌控我们的现在。
我们要试着对过去收放自如,才能让人活在当下的愉悦之中。
3.唠叨的边界,勿碰
人上了年纪之后,就会和一个词纠缠在一起,那便是唠叨,年纪越大越甚之。
见到孩子,便想和他聊聊人生,拿自己以往的经验加以说教,当把握不住分寸时,就给孩子造成了一种困扰。
老人总想把自己掉过的坑,帮孩子填上,使其可以平坦走过。
但往往用法用量不当时,反而把对方推远了。
有句老话说得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
有些话,点到为止,既表明了你的看法,又让对方虚心接受。
有些人,也注定要撞回南墙才知道疼。
做一个在他撞了南墙之后,伸手扶他一把的人吧。
或许那时他会更懂得你的苦心。
史铁生曾在《病隙碎笔》中写道:“生命的意义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知天命的年纪,我们需要放下引起内心不安的那些抱怨和唠叨,去拥抱世间的美好。
五十岁,或许就是一条汇聚各种经验和感悟的河流。
愿我们都能在这条长河中,调整好心态,积攒更多的福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