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是哪句呢?

扶苏聊历史 2024-12-03 11:25:49

我们国家的圣人孔子,为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就经常能够学习到孔子的一些谚语。

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些非常简洁的话语中,往往蕴含着许多的大道理。

而孔子曾经教育自己的学生时说出了一句脏话,却让我们很多人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在现在的生活中,就经常能够听到这句话。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骂自己的学生呢?他说得这句脏话是什么呢?

“四科十哲”之一,宰予

被孔子骂的这个学生叫做宰予,他虽然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如颜回和子路那样出名,可是却有着他们两个都不具备的品质。

宰予绝对是孔子最喜爱和最器重的弟子之一,孔子对他的期盼也绝对不亚于颜回和子路,宰予能在后来有着“四科十哲”之一的称号,就足以说明他绝对不是一名浪得虚名的泛泛之辈。

孔子的弟子中,当属宰予十分的具有“个性”,因此他和其他的弟子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就拿颜回来举例吧,颜回作为七十二贤之首,他的学问以及思想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可就是这么一位出色的弟子,孔子在自己晚年的时候,也对颜回进行过相应的批评。

孔子认为,颜回虽然品德高尚是一位君子,但是却从来没有对孔子所说的话产生过质疑,总是偏听偏信,孔子认为这样是不对的,而宰予则正好是一个和颜回相反的人,他十分敢于对孔子的话和思想提出质疑。

而孔子也没有因为宰予的质疑而疏远他,反而是对他更加的器重,有一次宰予问道他的师傅孔子说:“如果有一位仁人不小心掉进了井里,那么您作为一名君子,您会在这个时候跳下井中去救他吗?”

孔子也没有想过宰予会问他这个问题,稍加思索就回答道:“君子可以在井边救他,没有必要跳下去,君子可能会被欺骗,但是不会被愚弄,你认为君子傻吗?”

其实从话中就不难看出,此时的孔子是有些生气的,但他还是选择对宰予的问题进行回答,而宰予也在对君子这一概念有了更深的领悟。

孔子的门下,少有这种敢于当面提出质疑的弟子,他在生气之余也对宰予更加的器重。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正是因为孔子对宰予有着厚望,所以才会因为宰予的行为引得自己十分生气,甚至还骂了他一顿。

一天,孔子想要看一看自己的弟子私下里都在做些什么,也就是想要悄悄的进行一次“家访”。

等到孔子来到了宰予的屋中时,他居然看到了宰予大白天的正在睡觉!孔子认为,白天的时间极其宝贵,不应该在白天宝贵的时间里去做无用的事情,更何况是在睡觉呢?

于是孔子瞬间就生气了,他不仅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还跑过去踹了宰予一脚,将他从睡梦中踹醒。

他将宰予比作朽木,无法再细心地雕琢,又将宰予比作已经脏了的墙壁,没有办法再去涂抹。这些形容让无疑让宰予十分的羞愧,也能够看出孔子是十分生气的。

后来有许多人借此说孔子不喜欢宰予,或者是说要放弃宰予,这其实是不对的,因为孔子会这么严厉的责备宰予,难道不正是因为孔子本来对他十分器重,而看到他大白天睡觉后又十分失望所导致的吗?

如果孔子真的想放弃他,怎么会叫醒他并且厉声责备呢?而宰予也因此更加的勤奋,孔子也没有因为宰予白天睡觉的行为,而对他疏远。

后来宰予还和孔子就着“守孝三年”的行为进行讨论,以至于争辩。守孝三年,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古时候只要是父母去世,身为孩子就理应回家守孝。

可是宰予却认为守孝虽然是对的,但是不应该守三年之久,守孝一年是最合适的。孔子不解,问他这是为什么,宰予说出了他自己的想法。

宰予认为,如果一个孝子,为了守孝而荒废了三年之久,那么这三年里面,田地就没有人去耕种,礼法也没有办法学习,田地没有人去耕种那么吃饭就成了问题,礼法没有时间学习那么在学业上就难免会荒废掉。

这个思想是从实际上出发的,守孝三年对于达官显贵来说没有什么,可是对普通人家来说,那么就会面临生活上的困难。

孔子却不这么认为,他还反问道宰予说:“你吃着父亲耕种的粮食,穿着母亲织造的衣物,只守孝一年,你心安吗?”宰予却理直气壮的回答道:“我心安。”

可见宰予的这个思想和孔子对守孝的思想是有着很大的冲突的,而且孔子在听完宰予说自己心安的时候,也很是无语直接一言不发。

可是孔子也没有因为宰予的思想和他有冲突,而失去耐心反而是十分认真的和宰予进行争论,他们虽然在看待一些事情上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可这并不影响宰予在孔子心中的重视。

并且,宰予不只是一个只会和老师唱反调的学生, 其实宰予也十分敬佩老师并且深谙老师的心理和思想。

孔子一行人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受困于陈国和蔡国之间,于是孔子就让宰予前往楚国寻求楚王的帮助。

宰予来到楚国之后,楚王问道宰予,孔子有什么德行的时候,宰予则用发生在孔子身上真实的事件来告诉楚王,楚王听了之后就非常开心,于是就打算聘请孔子前往楚国。

而宰予在带着楚国使臣来到孔子这里的时候,宰予并没有直接发问,反而是用姜子牙和一位隐士许由来问自己的老师,问孔子觉得哪一个人更好呢?

孔子则说道:“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然今世无文王之君也,虽有太公,孰能识之?”

宰予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于是拒绝了楚国的邀请。不仅如此,宰予务实,实事求是的品质也受到了孔子的肯定和赞扬。

楚使走了之后,宰予把自己在楚国的言行告诉了孔子,孔子就问道身旁的弟子们:“你们认为宰予说我品德的那些话怎么样呢?”

子贡说道:“我觉得老师的品德应该和天那样高。”而孔子却批评道:“如果舍弃了真实的事情,那么还有什么好夸赞的呢?”

所以在孔子的眼中,虽然他也曾经怒斥过宰予,可是在孔子的心中宰予依旧是自己喜爱的弟子,孔子能够包容宰予的不同思想,也会在生气的时候给予斥责,每当宰予对自己提出质疑的时候,总是会耐心的讲述,这种为师之德是十分高尚的。

从孔子和宰予的故事中就不难看出,孔子真无愧于“先师”之称。

信源: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孔丛子》

《浅说宰予》---中国知网--作者:吕红光

0 阅读:32

扶苏聊历史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