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华,这个躲在父亲光环下的"隐形人",让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故事。前几天在德云社的后台,我遇见了一位老艺人,他给我讲了一段往事。
"你知道吗?侯耀华年轻时比他爹还要帅。"老艺人抽着烟说道,"只可惜生在了相声世家。"
作为侯宝林的次子,侯耀华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圈内,大家都叫他"侯二"。这个称呼看似亲切,实则暗藏着一种无言的嘲讽。我翻开手机里存着的一张老照片,那是八十年代的《编辑部的故事》剧组合影。年轻的侯耀华站在角落,笑得拘谨。这部戏让他小火了一把,之后又拍了《戏迷》,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为什么不继续说相声?"我问过他的一位同行。"压力太大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声演员说,"你想啊,一个人站在台上,台下观众的目光里全是'你爹当年',这谁顶得住?"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另一位"边缘人"——汪洋。"歪嘴老汪"这个绰号在圈内广为流传。他是马三立的关门弟子,技艺精湛。前段时间我去天津看他演出,发现他仍在模仿马三立的表演风格。
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笑声。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我去后台找他聊天。他正在卸妆,镜子里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师父的东西,我学不完。"他说这话时,手里的卸妆棉停顿了一下。
在整理采访资料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所谓的"边缘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离成功很近,却始终差那么一步。就拿刘伟来说,他那个"叼着筷子报菜名"的绝活,放在现在的短视频平台上绝对能火。可惜,时代选择了别人。
一位老观众跟我分享了他的看法:"刘伟太重视技巧了,忽视了相声最重要的东西——说人话。"至于谢雷,他的故事更耐人寻味。
"五叔,还得聊"这句台词曾经火遍大江南北。可这句话现在听来,反倒像是他对自己的嘲讽。明明有才华,偏偏走不出师父的影子。前几天在一个德云社专场,我又听到了类似的台词。台下的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可谢雷的影子早已淡出了这个舞台。回到开头那位老艺人的话:"相声这行啊,看似热闹,实则孤独。"写到这里,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边缘人"。他们像是舞台上的追光灯,永远照亮别人,自己反而躲在黑暗里。在采访结束时,我问那位老艺人:"您觉得他们还会回来吗?"老人摇摇头,指了指舞台的方向:"这盏灯一直都在,只是没人愿意往边上看罢了。"我转身望去,舞台上空空如也,只剩下一束追光默默地打在角落里。
老汪是马三立关门弟子?你真是什么屁都敢放,老汪他师父见了马三立也得喊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