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汇百智之川,筑教育强国
1月21日下午
中山大学人才工作会议
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召开
朱孔军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松校长作会议总结讲话
谢湜副校长作学校人才工作报告
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学部主任、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附属医院的党政负责人和分管人事人才工作负责人,以及全校人事秘书等近300人出席会议。会议由人力资源管理处莫华处长主持。
会议现场
会上,谢湜副校长宣读了《中山大学关于公布2024年度人才引进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结果的通知》。朱孔军书记和高松校长为先进单位、“逸仙引才奖”、先进工作者颁奖。
人才引进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仪式
朱孔军书记代表学校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并向长期奋战在人才工作一线的各位同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人才强校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不二法门,聚人才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功夫,既要建好机制,又要优化环境;既要有迫切性,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也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他强调,学校把人才工作作为二级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和院长述职的一部分,就是要各单位抓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强化各单位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希望学校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附属医院立足发展实际,不断发挥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朱孔军书记讲话
谢湜副校长作学校人才工作报告
谢湜副校长作学校人才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引进人才情况及面临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思路。
储诚进教授代表生态学院作先进单位专题报告分享
曾进胜教授代表附属第一医院作先进单位专题报告分享
崔峻教授作为“逸仙引才奖”代表进行分享
两位人才引进工作先进单位代表,生态学院储诚进院长、附属第一医院曾进胜副院长分别分享了各自单位人才引进工作的成效与措施。“逸仙引才奖”获奖者代表,大气科学学院崔峻教授分享了他参与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的经验与思考。
高松校长作大会总结讲话
高松校长作大会总结讲话。他首先充分肯定了学校近年来在发现人才、汇聚人才、服务人才方面做出的努力及成效,并就推动实现人才工作目标,提出五点要求:
一是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时刻谨记“人才是第一资源”。
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组织在人才引进、把关、培育和关心使用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院系(医院)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认真落实人才工作的主体责任。
各单位应充分认识到,院系是人才具体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地方,是使用人才、培育人才、管理人才的依托。人才好不好,人才是否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主要看院系。
三是各学部要积极推动和探索人才评价的科学模式。
学部应制定符合各学科专业特点的评价标准,发挥“小同行”的作用,提升人才评价的精准性和科学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是各职能部门要提高站位,加强协同,构建学校“大人才”工作格局。
各职能部门要加强联动,共同支持人才、帮助人才,千方百计造就人才、成就人才,真正实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让人才成长和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五是要深入实施“预聘—长聘制”,在人才引进特别是海外人才引进上发力。
“预聘—长聘制”实施一年多来,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得到明显优化,高层次人才比例得到提升。我们始终强调,“预聘—长聘制”的核心优势在于,它能让年轻学者在学术及各个领域独立地、不受限制地发展,其本质在于选拔人才,给予他们独立发展的机会,同时提供一个稳定的职业前景。“预聘—长聘制”的本质不是“走”而是“留”。各部门、各院系应加强对学校人才政策的理解和宣传,在人才引进,特别是海外人才引进上增强前瞻性、系统性,找差距,下功夫。
中山大学自2023年起实施“预聘—长聘制”,在提供充分资源保障的前提下,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让他们在一个较长的评估周期内,独立而专注地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方向,成为这个方向的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致学校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推进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追求更加卓越的发展目标,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中大风格、引领未来发展的世界强校。
来源: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处
编辑:刘俊鹏
排版:胡怡天
摄影:王佳鸿
一读:余婷
初审:刘俊鹏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