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通(1916-2001),原名陈其镜,四川省巴中市人,享年85岁。
幼时读私塾,1932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11师政治部宣传队队员、队长,少共巴中县委书记、县独立团政委;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攻”战役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西路军第30军第88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主任张子英)。
1937年春西路军作战失利后,他只身辗转跋涉到达陕北。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补充团政治处主任,延安烽火剧团中队长,延安艺术学校教员、中队长、校宣传股股长,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主任邱先通【少将】)。
抗战胜利后赴东北,相继任辽南军区保安团团长兼政委、军区武装部部长、军区军政学校政委,东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文艺科科长(部长孙泱)。
新中国成立后,任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总政治部文工团团长。
1956年至1959年,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陈沂【少将】)。
1959年至1961年,任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刘志坚【中将】)兼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刘志坚【兼】)。
1961年至1968年,第二次担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李逸民【少将】、谢镗忠【少将】)。
“文革”中被迫停止工作,下放劳动。
1975年恢复工作,第三次担任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部长刘白羽)。
是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中国作协理事,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第二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著有话剧、歌剧和电影剧本《黄河岸上》、《炮弹》、《同志间》、《万水千山》、《井冈山》、《柯山红日》、《两个女红军》等。
夫人李精石,生卒籍贯不详。
注:
张子英(1901-1937),山东省临清县人,西路军烈士。
孙 泱(1914-1967),四川省南溪县人,后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