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耕耘,作物茁壮,扁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手册

雷俊佑祺说 2025-03-24 09:53:56

**辛勤耕耘,作物茁壮,扁豆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手册**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扁豆是一种备受喜爱的农作物。它那细长的藤蔓,宛如绿色的丝带,在支架上缠绕蔓延;那嫩绿的叶片,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精美扇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而那饱满的扁豆荚,则如同弯弯的月牙,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扁豆的种植并非一帆风顺,在这个过程中,病虫害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敌人,随时可能对扁豆的生长造成威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扁豆的世界,探讨它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

一、提出问题

(一)种植方面的困惑

对于许多中老年朋友来说,种植扁豆是多年的传统农事活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什么时候播种才是最佳时机呢?有些农户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农历二月就开始播种,结果却发现出苗率并不理想。而有的农户等到三月下旬才播种,却获得了较好的收成。这就让人疑惑,到底什么才是合适的播种时间呢?另外,扁豆的种植密度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有的农户为了追求产量,在一亩地里种得密密麻麻,结果扁豆苗之间互相争夺养分和阳光,长得瘦弱不堪,反而产量不高;而有的农户种得太稀疏,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量也上不去。

(二)病虫害防治的难题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更是困难重重。扁豆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像豆荚螟就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害虫。这种害虫专门蛀食扁豆的豆荚,一旦爆发,大量的豆荚被蛀空,农民们辛苦的劳动成果就这样付诸东流。还有白粉病,它就像一层白色的阴影,悄悄地笼罩在扁豆的叶片上。叶片逐渐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变得枯黄,严重影响扁豆的生长和产量。很多农户面对这些病虫害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用什么药,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防治最有效。

二、分析问题

(一)播种时机与种植密度

1. 播种时机

扁豆的播种时机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从气象数据来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稳定在15℃左右时,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温度。一般来说,这个温度通常出现在3月中旬到下旬。这个时候,土壤温度逐渐升高,有利于扁豆种子的发芽。在江苏某地的试验田中,当3月15日播种时,种子的发芽率达到了90%以上,而2月20日播种时,发芽率只有60%左右。这是因为过早播种,土壤温度过低,种子处于休眠状态,难以萌发。

2. 种植密度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保证扁豆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农业专家的研究,扁豆的种植密度应该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来说,在肥沃的土壤上,每亩种植3000 - 3500株为宜;而在肥力中等的土壤上,每亩种植3500 - 4000株比较合适。在山东的一个扁豆种植基地,肥沃的土地上按照每亩3000株种植,扁豆植株生长健壮,通风透光良好,平均亩产达到了1500公斤;而在相邻的一块肥力中等的土地上,种植密度为每亩4000株,虽然总产量也还不错,但单株的产量相对较低,而且由于植株之间竞争激烈,部分扁豆的品质也不如前者。

(二)病虫害防治

1. 豆荚螟

豆荚螟的发生与扁豆的生长周期和环境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豆荚螟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一般在扁豆开花结荚期开始大量繁殖。从历年的数据统计来看,在雨水充沛、温度在25 - 30℃的时期,豆荚螟的危害最为严重。在浙江的一个扁豆产区,2019年7月,由于连续的降雨和高温天气,豆荚螟的虫口密度急剧上升,平均每百株扁豆上有虫50 - 60头,造成了大量豆荚被害,减产达30%以上。防治豆荚螟,需要掌握正确的防治时机。一般来说,在扁豆初花期就要开始进行预防性喷药,每隔7 - 10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

2. 白粉病

白粉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是气候因素,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传播。当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温度在20 - 25℃时,白粉病菌就容易侵染扁豆叶片。其次是栽培管理因素,例如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施肥不合理等都可能诱发白粉病。据调查,在云南的一个扁豆种植区,由于农户为了追求产量,过度密植,加上施肥时偏施氮肥,导致白粉病的发病率高达40%以上。防治白粉病,一方面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通风透光;另一方面要及时喷药防治,常用的药剂有粉锈宁等,每隔10 - 15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

三、解决问题

(一)科学播种与合理密植

1. 精准确定播种时间

为了确保扁豆的出苗率和生长质量,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象预报和多年的种植经验来确定播种时间。在播种前,可以先对土壤温度进行测量。一般来说,当土壤10厘米深处的温度稳定在15℃左右时,就可以进行播种了。我们还可以参考当地的传统农谚,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型的土壤温度计和天气预报APP,更加精准地掌握播种时机。

2. 合理规划种植密度

在确定种植密度时,要先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估。可以通过土壤检测,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的含量。如果土壤肥力较高,可以适当减少种植密度;反之,如果土壤肥力较低,则需要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但要把握好度。在种植时,可以采用宽窄行的种植方式,这样既能保证通风透光,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宽行设置为80 - 100厘米,窄行设置为40 - 50厘米,株距根据品种特性在30 - 40厘米之间调整。

(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1. 豆荚螟的综合防治

对于豆荚螟的防治,我们要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首先是农业防治,在扁豆收获后,要及时清理田园,将残枝败叶集中销毁,减少虫源。其次是物理防治,可以利用豆荚螟的趋光性,在田间设置黑光灯或者频振式杀虫灯,诱捕成虫。在药剂防治方面,要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氯虫·高氯氟悬浮剂,按照说明书稀释后,在扁豆初花期开始喷药,每隔7 - 10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要注意喷药的部位,重点喷施在扁豆的花朵和嫩荚上。

2. 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防治白粉病,首先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良好。在施肥时,要注重氮磷钾的合理搭配,多施有机肥,提高扁豆的抗病能力。可以每亩施入腐熟的农家肥2000 - 3000公斤,再配合适量的复合肥。在药剂防治方面,发病初期可以喷施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1500 - 2000倍液稀释,每隔10 - 15天喷一次,连续喷2 - 3次。也可以使用生物防治的方法,例如喷施木霉菌等生物制剂,既能有效地防治白粉病,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扁豆的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我们才能让扁豆茁壮成长,收获丰硕的果实。就像老话说的那样:“三分种,七分管。”在中老年朋友的农事活动中,只要用心去对待每一个环节,就一定能够在扁豆种植中获得成功,既享受到劳动的乐趣,又能收获满满的幸福。

在乡村的土地上,扁豆不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更是一种生活的象征。每一株扁豆的生长,都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和汗水。当我们看到那一串串饱满的扁豆荚挂满枝头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这是大自然对人类辛勤耕耘的回报,也是我们与土地之间深厚情感的见证。希望通过以上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中老年朋友在扁豆种植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让扁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焕发出勃勃生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