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属于中医的“淋证”范畴。中医认为淋证初起或急性发作阶段,多为实热之证,治疗宜清利为主。古人有淋家不可发汗及忌补之说。按临床实际,淋证如兼有外感等证,须用汗法者,辛温发表之剂,自宜慎用,以免阴血受伤。至于补发,在本病初起,正气未虚者,自不宜轻易使用。如日久不愈,或在缓解期转为虚证时,治当兼顾脾肾,故不可拘泥于古人淋证忌补之说。兹按五淋,分述如下:
一、气淋
主证: 可有虚实两种,实证见小便涩带,少腹胀气满痛,舌苔薄白,脉弦沉,如久病体虚,中气下陷,亦可见少腹坠胀,并有下滞之感,面白光,舌淡,脉细弱。
分析: 厥阴经脉通于膀胱,小便涩滞,少腹胀气满痛,脉弦,属肝郁气滞;膀胱气化不利,病久体虚,少腹坠胀,面白光,舌淡,脉细数,均为血气不足,中气下陷之象。
治法: 实证宜理气疏导;虚证宜补中益气。
方药: 实证用沉香散加味:沉香、石韦、滑石、当归、白芍、冬葵子、甘草、王不留行、青皮、茴香、乌药。本方用沉香理气疏导,以助膀胱气化,而不行通利水道,配合石韦、滑石、冬葵子以加重利水。当归、白芍甘草、王不留行以行血柔肝。用青皮、茴香、乌药以疏通厥阴之气。虚证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调补中气以升清降浊。
二、石淋
主证: 溺中有砂石之状,溺于盆肉有声,小便涩而难出,或排尿中断,或小便刺痛,少腹拘急,痛引膀中,或腰腹绞痛,尿中带血等表现。
分析: 湿热蕴结,故尿色黄赤而溺浊,而时挟砂石,砂石阻于膀胱出口,故排尿突然中断而疼痛。砂石阻于上尿路,欲出不出,则腰腹绞痛。砂石移动,损伤经络,则尿中带血。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 石韦散或八正散加减;木通、车前子、扁蓄、瞿麦、滑石、甘草梢、大黄、石韦、冬葵子、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方中木通、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能通淋利尿;大黄泻火而兼清湿热;甘草稍清热止痛,又能防止苦寒伤胃;石韦、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具有通淋排石的功效。方中金钱草宜重用,每天用一至二两。
三、血淋
主证: 尿血紫红,或如丝如条,疼痛急腹,小便热涩刺痛,舌苔黄,脉数有力,病延日久,尿色见淡红,疼痛不甚,脉虚数。
分析: 湿热壅结下焦,故小便热涩刺痛,尿时疼痛急腹;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故尿血紫红,苔黄,脉数有力,为实热之象,久病,尿血未尽,而色转淡或肉眼不显,为阴虚火动,灼伤脉络所致。
治法: 实证宜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止血涩血。
方药: 实证用八正散合小蓟饮子;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木通、竹叶、栀子、鲜生地、小蓟、蒲黄、藕节、当归、灸甘草。方中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木通、栀子有清热利湿作用;鲜生地、小蓟、蒲黄、藕节凉血止血;再以当归活血养血;灸甘草缓和中。虚证用知柏八味丸加旱莲草、阿胶等。本方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温补肝肾,山药健脾,丹皮凉血清热而泻肝肾之火,泽泻、茯苓利水渗湿。知母、黄柏、旱莲草、阿胶能滋阴泻火。
四、膏淋
主证: 小便混浊如米泔,或有粘腻之物,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腻,属实证。如日久不愈,或因劳所伤,淋出如脂,涩痛虽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脉细无力,属实证。
分析: 实证主要由于湿热阻滞,下焦气机不利,清浊相混,脂液下流。故小便混浊如米泔,或有粘腻之物。而尿道热涩疼痛,久病淋出如脂,头昏无力,腰膝酸软,形瘦而脉细弱,为肾虚下元不固,脂液下泄所致。
治法: 实证宜清化湿热,分清去浊;虚证宜补肾固摄。
方药: 实证用萆薢分清饮加黄柏,石韦、车前子、冬葵子。方中萆薢清利湿热,益智仁。乌药温肾化气,石菖通窍化湿,黄柏、石韦、车前子清利湿热。能加强萆薢分清饮得功效。虚证用六味地黄丸加黄芪、菟丝子、莲须、芡实、五味子、金樱子、龙骨、牡蛎等。方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的功效见血淋的方药。其治疗方义为“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再配黄芪益气固表。菟丝子、莲须、芡实、五味子、金樱子、龙骨、牡蛎以补肾固摄,制约脂液下流。
五、劳淋
主证: 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涩不已,时作时止,腰酸膝软,倦怠乏力,遇劳即发,缠绵难愈,脉多虚弱。
分析: 淋沥日久,耗伤正气,或内伤脾肾,成为劳淋。本证有肾阳虚,肾阴虚,中气虚之不同:
(一)面色白胱,手足不温,精神疲乏,腰膝无力,舌苔白滑,脉微弱者,为肾阳虚。
(二)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腰膝痿弱,舌质红,脉细数者,为肾阴虚。
(三)小腹坠胀,大便时,小便点滴而出,少气懒言,舌质淡,脉虚弱者,为脾虚气陷。
治法: 补益脾肾,肾阳虚衰者,宜补肾温阳;肾阴不足者,宜滋肾养阴;脾虚气陷者,宜补中益气。
方药: 肾阳虚者用右归丸以温肾阳,补精血;肾阴虚者用知柏八味丸以滋肾养阴;脾虚气陷者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淋证虽有五淋之分,但在临床上可归纳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以湿热下注膀胱及肝郁气滞为主。治法重在清热利湿,佐以理气。虚证以脾肾虚为主。治宜健脾益肾补气。淋证日久,往往虚实错杂,应分滑标本缓急,予以适当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