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把女孩养成任人拿捏的“软柿子”,温良恭俭让的背后都是满满的委屈。
唯有足够“野”的女孩,才能在成长路上越挫越勇,护自己一世周全。
作者 | 枫子
“北大的经历,挺对不起我的......”
最近,两届高考状元刘丁宁的一段采访视频引发全网热议。
刘丁宁,出生普通家庭,从小就是个学霸。
2013年高考,她以668高分被香港大学以72万全额奖学金录取。
然而,仅入读一个月,她就毅然决定放弃奖学金,退学再战高考。
为什么呢?
她说,港大并非自己心中所愿,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北大中文系,才是她心中“大学之大在明明德”的地方。
所以,她顶着众人的不解,舆论和复读的多重压力,又努力奋斗200多个日夜。
最终以666分的成绩再度夺魁,成功考入北大中文系。
刘丁宁本以为北大是一个乌托邦,可她万万没想到,她在理想之地却遭到了最深的伤害——校园霸凌。
大学期间,刘丁宁不仅收到很多“莫名其妙的指摘”,还遭遇了不少嫉妒与排挤。
有次,学校戏曲社团有演出,她花了半年的时间排练,最后却被同学“赶”了出去。
对方对她恶言相向:“你再来排练我就报警,别以为你是天下第一。”
类似的情况让刘丁宁十分受伤,她说:“你去追求温良恭俭让,但是别人对你是坑蒙拐骗偷。”
从小,父母就把她往乖巧懂事的方向教育:
和同学有矛盾,父母教她让着点别人;即便被欺负了,也是教她要包容理解。
所以他人恶意相向时,刘丁宁的温良恭俭让,让她备受伤害。
不禁想起李玫瑾教授说的话:
很多家庭都努力把女孩子往大家闺秀的方向去培养。
可是温柔的女孩子,一旦遇到恶势力,就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因为她小时候受到的教育都是特别文明礼貌的,克己守礼的。
我们总以为,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会受人喜欢,一生顺遂。
然而事实却是:不带刺的玫瑰,最容易受到伤害。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位霸凌者@奔跑的波妞的自述。
她说,她们选择的欺凌对象,往往就是那种看起来乖乖的女孩。
原因很简单,柿子肯定是挑软的捏。
班上有个乖女孩,就遭受了她们无数次的霸凌欺压:
她们故意给女孩的辫子泼脏水;
抢走女孩课本,要上课了不得不还,就把课本撕烂还给女孩;
对女孩人身攻击,嘲笑女孩的外貌、穿衣、言行……
女孩越忍让,她们越觉得好玩,越肆无忌惮。
心理测评分析专家刘爱民曾指出:
“有些霸凌者刚开始欺负其他同学的时候,往往也忐忑不安。
但被霸凌者和旁观者的沉默,激发了霸凌者欺负别人的心理。”
乖顺的女孩,被欺负时往往很难亮出自己的底线,生出自保的力量和勇气。
也因为如此,我们拼命养出来的乖女孩,往往容易成为被霸凌的对象。
童星出道,金马奖加冕的马思纯,就曾度过三年“地狱般的生活”。
初中那会,班上有个女孩总是毫无缘由地排挤、欺负她。
只要从她身边路过,女孩就会对她出言讥讽。
她写给好朋友的信件,也被女孩恶意拦截,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朗读出来。
甚至,女孩还往她喝的可乐里偷偷添加抹布水、粉笔灰、拖把水......
对方如此咄咄逼人,马思纯却从未想过反抗求助。
因为父母从小就给她灌输 “你要听话”、“你要懂事”、“要让着别人”的思想。
在长期的“乖养”教育下,她早已经习惯了息事宁人、委曲求全。
所以在遭受欺凌时,下意识的反应不是反抗,而是默默忍受。
所以你看,教孩子压抑自己,等于叫孩子自我牺牲;教孩子没原则地忍让,等于置孩子于险境。
因为越沉默,就越默许被伤害;越乖顺,就越被当成靶子攻击。
美国心理学家伯恩曾在“TA理论”中描述了“顺从儿童”的特点:
自卑懦弱,容易顺从别人,会显得幼稚,感到柔弱无助,会迎合别人的期待。
演员马伊琍在直播间就直言,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把女儿爱马养得太乖。
比如玩过家家,孩子们都喜欢当妈妈,便叫爱马做宝宝,爱马明明想当妈妈,却选择委屈自己,顾全别人。
马伊琍看不下去,鼓励告诉她去拒绝,但爱马仍然说“我不敢”。
不仅如此,马伊琍还发现,爱马内心非常胆小,特别怕她生气。
但凡她声音大一点,爱马立刻会认错:“妈妈,我再也不敢了。”
她这才醒悟,女儿乖顺的表象下,是忽略自我的委屈,也是如履薄冰的讨好。
是啊,哪有什么天生的乖顺懂事,不过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逐渐习惯了“伪装”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
而一个孩子,若总是以别人的情绪和需求为先,压抑自己,不仅容易被攻击,还容易自我攻击。
就像《小舍得》里的米桃,她乖巧、懂事,不仅学习上从不让父母操心,生活上她也总是主动帮忙。
即便只能生活在杂乱的市井小巷里,洗菜洗澡只能公厕里解决,她也从不抱怨。
家里没钱带她去游乐场,她就在一个人在过道玩耍。
为了减少家里的开支,她还劝说父母不用报辅导班。
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她把心事都藏在了心里。
在学校,同学欢欢排挤她、冷落她,甚至故意欺负她,但她却从不跟父母言语。
当老师告诉她受了委屈一定要告诉大人时,她却依然选择把委屈往肚子里咽:
“爸爸妈妈很辛苦,我不能给他们添麻烦,我们家不能和别人家比......”
泪不外流,终是内伤。
原著里的米桃,因为过于压抑自己,患上了抑郁症,只能被迫休学回老家。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
不敢任性、不敢有要求,甚至不敢添一丁点麻烦,这样的乖顺,是孩子放弃自身意愿在迎合父母。
然而,那些被忽略的自我需求与声音,被压抑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而是混合着扭曲着,郁结在孩子心底,不断向内攻击自身。
李开复曾说:“做我的女儿,不必乖,但要积极,要有独立思考、勇敢尝试的能力。”
是啊,人性有“黑”,世界有“暗”,父母不能陪伴女儿一生,也无法一直护她们周全。
与其用规矩束缚女儿,不如强大女儿的内心,培养她们这3种意识,为她们披上铠甲。
1. 雌雄共体意识
心理上雌雄同体的女孩,往往长着一张“不好欺负”的脸。
就像央视剧《我们的日子》里的雪花,她喜欢上爬下跳,舞刀弄剑,追着男孩子到处打闹。
她不是乖乖女,却是小伙伴眼中的“侠女”。
同伴被欺负,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不管是吵架还是打架,她都强悍有力,不输一点气势。
所以想女儿不受欺负,就不要按着“女孩样”去束缚女儿。
允许女孩调皮捣蛋,允许女孩不那么淑女,允许女孩雌雄同体。
野一点,强悍一点,硬气一点,我们的女儿才能生出不好惹的气场。
2. 勇敢反抗意识
有个男孩,总是在上课时弹前桌女孩的内衣,女孩让他停止,他偏不。
女孩向老师告状无果后,男孩更加过分,直接把女孩的内衣扣子弹开了。
女孩不再忍让,直接朝男孩挥了两拳。
于是,女孩被请了家长。
但妈妈却没有批评女儿,反而特别支持她:
“她打人是出于自卫,是那个孩子先对她进行了骚扰。她已经求助过了,但是老师并没有帮她,她靠自己还击,错哪了?”
妈妈一番话,让男孩家长和老师羞愧难当。
我们的女儿,不应该是那匹欺负别人的“恶狼”,但也绝不当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女孩要敢于表达愤怒,释放攻击性,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所以,请告诉女儿:如果有人欺负你,千万别客气。
敢于反抗,坏人才不敢继续造次。
3. 独立自爱意识
有一位妈妈,在看到女儿为了讨好别人,而委屈自己,让出最喜欢吃的寿司后,对女儿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可以聪明、勇敢,甚至可以厉害,唯独不需要为了取悦别人而让自己受委屈,这样的善良不要也罢,你自己开心比什么都重要。
是啊,委屈不能求全,讨好无法换来被爱。
人首先要成全自己,然后才有能力同情别人。
这不是教孩子自私,而是教她学会爱自己。
一个不会因为他人评价,而委屈讨好的女孩,才不会轻易被他人左右,才能坚定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养育女孩》一书说:女孩的生存空间正在变得更加复杂和危机重重,她们的现在和将来注定要比我们的更丰富也更艰难。
人生之长,我们只能陪女儿一程。
而在这一程中,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把心爱的女儿养成“乖乖女”。
告诉她:
你不用太有教养,你可以有自己的个性和锋芒。
你不必委曲求全,你可以听从自己的内心,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