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还能改变命运吗,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

冠冠娱乐君 2024-06-11 15:08:51
古人有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老一辈常说:“读书改变命运”。但面向于当今社会,大家是否误解了读书和成才之间的关系。

首先,现在的大学生含金量肯定没有以前高。70-80后的家庭中,能上学且有眼光选择上高中读大学的就少之又少,大部分成绩好的学生直接从中专毕业以后进厂。90初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他们见证了国家的飞速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化,这一批大学生才真正代表着“考个大学就好了”。

而到了95-00后高考时候,高考人口增加、大学开始扩招,近些年更是开展教育改革,高校批次明面上只分为双一流、一本、二本。因此,很多本没有机会上大学的学生也能接受到高等教育,社会的整体素质在提升。

但从个人角度考虑,普通学校的学生以及冷门专业的学生虽然享有大学文凭,但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徒伤悲!特别是20年之后,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就业形势不乐观,很多大四毕业生不是考研深造,就是考公考编,体制内成了卷王必争之地。

高考刚刚结束,张雪峰老师也到了一年内最忙的时候。现在的家长和学生择校非常理性,首先关注的是就业前景,而不是学校排名。

内容仅供参考,不保真

读书的首要目的是学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求能在职场上有所助益,这和老一辈那样“考上就是国营、铁饭碗”的时代完全不同,年轻人的职场竞争力不能完全和学历挂钩,甚至很多人连专业对口都做不到。

大学毕业后,当初在宿舍称兄道弟、临走时姐妹情深的朋友们,你们还有来往吗?

一个宿舍,可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大家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性格能力,甚至高考分数都不尽相同。但是因为你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这个平台给予你们相识的契机,或许大学四年大家都没有明显的差异感,一起上课下课、参加社团活动、吃饭游玩AA,但等到真正毕业了,距离感就出现了。

每个月生活费1k和1w的之间,注定有人家庭更富有一点;节假日恋家和巴不得永远不回家的同学之间,注定有一方原生家庭更幸福一点;大学充实自我、不断学习和荒废四年、得过且过的之间,注定有一方毕业时更有底气。

大学也只是大家漫漫人生途中的一站,好一点的大学可以当一个不错的跳板,差一点的也无伤大雅,还可以继续考研考证来精进自己。同样,原生家庭可以帮你有一个不错的起点,但“守业比创业更难”,后续你的前途发展还是得靠自己稳扎稳打地拼搏。

cr.西南大学官博

闰土可悲的不是家庭,而是眼光与自我认知的低下。

庞众望的家庭可以说比闰土差远了,但他的眼界和格局远超他的同龄人,或者说就算在人才济济的清华园,他也是非常出色的那一小批人。原生家庭的不幸没有影响他对美好生活的拼搏和追求,现在的庞众望,博士在读、感情稳定、自信笃定,真正称得上一句“前途光明璀璨”。

普通高校学生之间虽然存在家庭差距,但也不会非常大,至多农民工人家庭和中产的区别。前者也能保证孩子的教育生活,这类学生如果在毕业后能进入体制内,基本就可以确保自己未来生活在小康之上了,当然只要有明确目标和执行力,普通大学毕业生从公司/企业/工厂底层做起,也能慢慢混到小康,总之不会过得太糟糕,人生不是单行道,绕道而行也能到终点。

虽然现在不能说“读书改变命运”,但“读书维持小康”还是绰绰有余的,更别说211高校之上的好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其实一片光明,还是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啊!

0 阅读:0

冠冠娱乐君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