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泽连斯基这次是真的坐不住了,根据媒体报道就在当地时间3月18日特朗普和普京进行了一次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通话。
根据消息显示二人就俄乌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谈,这让不少乌克兰民众都对此感到愤愤不平,毕竟明明是俄乌两国的冲突,怎么到了谈判的时候就没乌克兰的事了呢?
对此国际媒体用一句话总结:“乌克兰炸肉排被端上了餐桌。”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更直白地讽刺俄罗斯和美国走进了一家餐厅:“主菜是乌克兰炸肉排,配菜前菜是布鲁塞尔芽菜,英国炸薯条,巴黎公鸡。”

可以说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话彻底把乌克兰人给整破防了——仗打了三年,人死了一地,钱赔了个精光,最后连上桌谈判的资格都没有,只能沦为大国博弈的“盘中餐”。
更扎心的是,乌克兰如今早已元气大伤:人口流失超千万,乌东四州被占,欠下600亿美元外债要靠卖矿还钱。曾经号称“欧洲粮仓”的黑土地,如今连种地的年轻人都凑不齐。
反观中国,当年一穷二白时顶着封锁造出“两弹一星”,如今坐拥全球最全工业体系。为什么同是起点低的国家,结局却天差地别?答案或许就藏在70年前毛主席那场惊心动魄的抉择里。
时间倒回至苏联解体之后,当时作为苏联解体后分家产最肥的“富二代”,乌克兰它坐拥3500家军工企业、全球第三的核武库、欧洲最肥沃的黑土地。

但为了讨好西方,乌克兰干了两件“自废武功”的事:一是销毁全部核武器,二是拆卖军工生产线。
结果乌克兰在自废武功之后美国承诺的“保护”还没等来,俄罗斯的钢铁洪流就率先来到了家门口,先是2014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侵占,接着2022年俄军开始了全面入侵。
战争打到今天,乌克兰的惨状远超想象。仅巴赫穆特一座小城,乌军就填进去4.8万条人命。全国适龄男性几乎被征召一空,富豪榜前100名跑了96个,医生教师成批逃亡欧盟。
更讽刺的是,西方援助的武器还没到战场,先到了黑市——今年1月,德国援乌的“豹2”坦克零件,竟出现在暗网叫卖。

但最让乌克兰人绝望的,还是彻底失去话语权。当特朗普与普京讨论“如何分蛋糕”时,泽连斯基连电话都打不通。
欧盟承诺的500亿欧元援助,因为匈牙利一票否决拖了半年;美国众议院为是否继续打钱吵翻天,共和党议员直接放话:“乌克兰不是美国的第51个州。”
而这一幕,中国人并不陌生。19世纪40年代,当英国军舰轰开清朝国门时,列强同样把中国当成“餐桌上的烤鸭”。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每一次割地赔款的背后,都是“弱国无外交”的血泪。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家底仍薄得吓人——全国钢产量不到16万吨,连铁钉都要进口,文盲率高达80%。
当时摆在毛主席面前的,是一道生死选择题:先发展见效快的轻工业,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还是勒紧裤腰带搞重工业,赌一个强国未来?
对于后一个选择当时反对声铺天盖地。有人算过账:1952年全国人均粮食仅570斤,饿肚子的人遍地都是。如果集中力量造拖拉机、炼钢厂,得让农民多交多少公粮?
但毛主席算的是另一笔账: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敢贴着鸭绿江轰炸,就因为知道中国造不出一架喷气式战斗机。

他在政治局会议上拍桌子:“为什么帝国主义敢侵略我们,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
于是,一场人类史上最壮观的逆袭开始了。上海资本家荣毅仁捐出家族全部资产支援工业化,河南农民王进喜带着全村人三个月建成土法炼钢炉,钱学森放弃美国优渥待遇回国啃窝头搞导弹……
到1957年,中国钢产量猛增到535万吨,机床产量翻400倍。西方记者嘲笑“中国人连厕所都炼钢”时,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些“土高炉”为后来的核潜艇、洲际导弹攒下了第一桶金。
今天网上有些人总爱说:“毛主席时代让人饿肚子。”但他们故意不提两个事实:一是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仅1.1亿吨,到1976年已翻到2.8亿吨。
二是同期人口从5.4亿暴增到9.3亿。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那30年打下的工业底子,改革开放根本无从谈起。

浙江义乌的小商品用的是国产染料,广东东莞的电子厂靠的是自主电网,就连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也需要化肥厂支撑。
当年也有人提议走“乌克兰路线”:别搞什么重工业了,多织布、多产糖,让老百姓过几天舒服日子。
但历史给出了答案——那些选择轻工业优先的国家,至今还在产业链底端挣扎。
印度1947年独立时纺织业占工业产值62%。70年过去,印度依然要靠出口棉花换外汇;埃及尼罗河畔的纺织厂,至今依赖欧洲进口染料。

反观中国,2023年浙江龙盛集团一家企业的染料产量,就够全球服装业用两年。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造袜子只需要缝纫机,造缝纫机却需要机床;而造机床,必须从炼钢开始。
资本家当然愿意投资见效快的轻工业,但若没有国家意志强推,永远没人会砸钱搞赔本的重工业。毛主席看得透彻:“这叫打地基。现在苦一点,子孙后代就不用给人当长工。”
回看历史,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被要求割让山东,外交官顾维钧悲愤道:“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不久前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记录曝光后,基辅街头涂鸦者写下:“乌克兰不是餐盘里的炸肉排。”
但国际政治的餐桌上,刀叉永远不会停歇。当非洲国家为5G基站向华为求援时,当沙特王储顶着美国压力买中国无人机时,世界早已看懂:真正的强者,永远是那些能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的人。
此刻再看毛主席那句“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不得不佩服其远见。

当年我们咬牙搞出的156个重工业项目、三线建设的地下长城,如今已成大国崛起的脊梁。反观某些东欧国家,轻信西方“民主自由”的童话,最终连国家主权都成了童话。
最后送给那些至今仍在抱怨毛主席的人一句灵魂拷问:如果当年中国选择做“东方乌克兰”,今天的我们会在餐桌上,还是餐盘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