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加丽塔:苏联美女间谍,色诱爱因斯坦,为苏联套取原子弹机密

文学小新 2023-04-13 22:37:49

爱因斯坦晚年曾在一张自画像中写道:苦难也罢,甜蜜也罢,都来自我不能左右的外部世界,而我只能永远孤独地活着。回想往事,我曾经痛苦万分,也曾甘之如饴……让一切都留在永远的记忆中吧。

起初,人们并不知道这首情诗的对象是谁。但随着大量信件的解密,人们渐渐确定,那个令爱因斯坦魂牵梦萦的女人名叫玛加丽塔·科涅库娃。

玛加丽塔是一位苏联美女,公开的身份是一位著名雕塑家的夫人,隐藏的身份则是苏联女间谍。直到2003年,圣彼得堡市的一家博物馆展出了一系列从沙俄时代到苏联克格勃时期的女间谍画像,玛加丽塔的身份才算正式曝光。

在这之前,克格勃头目帕威尔就曾在回忆录《一个苏联间谍首脑的回忆》中指出:二战期间,玛加丽塔是苏联间谍之一,曾通过色诱爱因斯坦,为苏联核武器的研发做出过贡献。

俄罗斯警察博物馆馆长路德米拉则赞赏玛加丽塔说:大多数俄罗斯女间谍都美貌如花国色天香,各个本事了得而且聪明机智,玛加丽塔正是其中的佼佼者。事实上,玛加丽塔不仅长得非常美丽,而且气质优雅、学识渊博,富有艺术气息。若非如此,也很难吸引爱因斯坦。

玛加丽塔为何会成为一名女间谍?她与爱因斯坦之间发生了些什么故事?她是否真的从爱因斯坦身上取得了关于原子弹的情报?欲知详情,且看下文。

上世纪20年代,年轻貌美的玛加丽塔跟随丈夫来到美国举办艺术展览。按照展出计划,他们本来只在美国停留两个月。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所致,他们在经过苏联方面的同意之后,长期在美国居住了下来。

在此期间,玛加丽塔遇见了身在美国的苏联女间谍耶丽扎维塔。耶丽扎维塔看到玛加丽塔身材苗条、姿色倾城,且学识渊博,掌握多门外语,具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一眼就相中了她。在耶丽扎维塔的拉拢下,玛加丽塔答应为苏联情报部门服务,在克格勃的代号为“卢卡斯”,专门收集美国高科技方面的情报。

1933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为躲避纳粹分子的迫害,投奔美国,并在此定居。爱因斯坦是举世闻名的伟大物理学家,很早就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而且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质能方程。众所周知,核弹的爆发威力就是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来计算的,1kg铀235在裂变中可以产生19617.6吨TNT炸药的威力。

爱因斯坦的伟大发现被应用到军事研发上之后,对人类战争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苏联安全总局得知爱因斯坦定居美国之后,赶紧指示玛尔加丽达等待时机,以特殊的方式接触爱因斯坦,力图从爱因斯坦身上获取高科技情报。

1935年6月,玛加丽塔与爱因斯坦初次相遇。在这之前,玛加丽塔已经成功打入普林斯顿大学的圈子,并且表达了让自己的丈夫科年科夫为科学家们塑像的意思。终于有一天,普林斯顿大学邀请科年科夫为爱因斯坦塑一个雕像。得知这个消息后,玛加丽塔异常兴奋。尽管爱因斯坦已经56岁了,但她决心以自己媚人的容貌与举止打动对方。

在科年科夫工作室,爱因斯坦第一次见到了玛加丽塔。当他跨进工作室后,立刻便对眼前这位美貌而风度迷人的俄罗斯女性吸引了。她那楚楚动人的身姿与以及散发的优雅气质,使一向并不喜欢多说话的爱因斯坦口若悬河地畅谈起来。后来,玛加丽塔在回忆录中提到:

爱因斯坦异常活跃,谈起了自己的相对论。我听得非常专注,但实在太难懂了。或许是我的专注激发了他的兴致,他竟然拿起纸笔,写下许多公式,试图向我解释。讲着讲着,我也开始在纸上信笔涂鸦,竟然画出了他的头像。他灵机一动,给画像起个名字叫“阿尔玛”,就是阿尔伯特和玛加丽塔的缩写……

1936年,爱因斯坦的夫人埃尔沙去世。玛加丽塔乘虚而入,凭借着美丽的外表、出众的艺术修养以及优雅的气质,爱因斯坦很快便对她吸引了。更令爱因斯坦心动的是,玛加丽塔还对欧洲古典音乐和美术作品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可以说是她的知音。当然,最令爱因斯坦动容的,还是玛加丽塔对战争罪行的犀利抨击,以及对犹太人的深切同情。

但是,玛加丽塔是有丈夫的,还是有头有脸之人,而且玛加丽塔年轻、出色、迷人,令爱因斯坦有些自惭形秽。不过,爱因斯坦最终还是向玛加丽达发出了单独见面的邀请。玛加丽塔则暧昧地回答道:我想,我是应该拒绝您的。可是,我怎么能拒绝您呢?您是爱因斯坦啊!

玛加丽塔的半推半就,更使爱因斯坦渴望得到她的爱。在追求玛加丽塔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写了很多封情书,可惜大多没有保存下来。玛加丽塔最终选择了接受爱因斯坦,这除了想通过爱因斯坦获取美国科学界的情报之外,很可能也跟她真心欣赏、敬佩爱因斯坦有关。

当时,玛加丽塔的丈夫科年科夫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给爱因斯坦和玛加丽塔的交往提供了条件。爱因斯坦为了获得单独与玛加丽塔在一起的机会,也是绞尽脑汁。1939年,爱因斯坦给科年科夫写了一封信,告诉他玛加丽塔患有非常严重疾病,信后还附上了医生的证明,建议她到萨拉纳克莱克休息一段时间。事实上,玛加丽塔根本没有生病,爱因斯坦不过是想和玛加丽塔去过二人世界。

二战爆发之后,玛加丽塔被苏联任命为苏俄救济委员会秘书,专门负责涉外事宜。爱因斯坦还买下了位于萨郎克——莱克街的6号住宅,作为两人郊外度假的住处。而玛加丽塔不仅从爱因斯坦的口中收集到了许多情报,而且还依仗爱因斯坦的声望,结识了美国科学界很多重量级专家。

1941年12月,在诸多美国科学家的建议之下,美国总统罗斯福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决心制造原子弹,并且赋予这一计划高于一切行动的特别优先权。在罗斯福下决心之前,爱因斯坦在给罗斯福的信中写道:

最近的工作使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铀元素将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能源……用大量的铀来建立核链式反应堆,从而产生巨大的能量和大量的新型类镭元素已成为可能。这种新的现象将引导着炸弹的构造,威力十分巨大的炸弹将因此而可能被制造出来。这样一颗单个的炸弹,用船运载,并在港口爆炸,将可能会摧毁整个港口以及周围的环境……

1945年7月16日,美国人成功地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苏联也开始加紧研发原子弹,并且极为需要这方面的情报。爱因斯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曼哈顿计划”,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却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此外,研制原子弹的主要科学家都是爱因斯坦的朋友。对于原子弹的研制,这个世界上最智慧的大脑可以说是非常了解。

此时,玛加丽塔担负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爱因斯坦窃取美国研制原子弹和发展高能物理的绝密情报。而另一个代号为“棋手”的间谍则接近了奥本海默的妻子,试图套取关于原子弹的情报。

之后,玛加丽塔又接到莫斯科总部的密令:想尽一切办法,让爱因斯坦与苏联驻纽约总领馆副领事米哈依洛夫接头,并建立正常联系。玛加丽塔知道,除非自己向爱因斯坦摊牌,不然没有理由要求爱因斯坦和苏联官员见面。但是,如果自己坦白了真实身份,爱因斯坦能够接受吗?玛加丽塔的内心极为纠结,此时的她已经对爱因斯坦有了真情。

最终,玛加丽塔主动坦白了自己的间谍身份,乃至痛哭失声,请求得到爱因斯坦原谅。但爱因斯坦并没有责怪玛加丽塔,而是微笑着说:我早就想和我的爱侣——一个有知识的俄罗斯女性,谈谈有关原子弹的问题了。原子弹的杀伤力将改变人类的正常思维,也将葬送人类。

事实上,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之后,大多数参与原子弹研制的科学家都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爱因斯坦亦是如此。爱因斯坦万万没想到,自己曾大力主张的为了人类和平着想的伟大计划,最终竟然会带来这样灾难性的后果。更何况,二战结束之后,美国还仗着自己手中的原子弹四处进行核讹诈。

爱因斯坦心想,想要人类和平,就不能让美国独家垄断杀伤力如此强大的原子弹,只有当别的国家也拥有原子弹,实现力量均衡的核对抗,才能阻止核战争。爱因斯坦最终答应了玛加丽塔,愿意与苏联副领事米哈依洛夫进行会面。

1945年8月30日,爱因斯坦与苏联副领事米哈依洛夫秘密见了面。在米哈依洛夫的建议下,爱因斯坦给苏联科学院发了一份电报,主要强调了原子武器给世界带来的危险,并介绍了有关原子弹的知识。此后,爱因斯坦又多次与米哈依洛夫会面。

然而,此时玛加丽塔却已经离开了美国。尽管爱因斯坦苦苦挽留,但她终究还是离开了。因为苏联方面担心,玛加丽塔的真实身份已经暴露,难免会受到监视和追查,担心会招惹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1945年10月,玛加丽塔收到爱因斯坦从美国寄来的信。信中除了一些情话外,爱因斯坦还简单提到了与米哈依洛夫的会面。4年后,苏联成功研制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这其中有多少玛加丽塔和爱因斯坦的功劳,人们一直不得而知。

直到若干年后,联安全部门负责人苏多普拉托夫中将评价玛加丽塔时说:

玛加丽塔是一名出色的女特工,成功地诱惑爱因斯坦这样声名显赫的科学家,实属间谍奇才。每次与米哈依洛夫会面时,爱因斯坦向我方提供的都是最新的、我们苏联尚未开发出来的导弹、核武器的尖端技术资料。单从这一点看,玛加丽塔就是盖世无双的谍海英雄。

但是,美国人并不愿意承认爱因斯坦为苏联提供了有价值的情报。他们认为,爱因斯坦从事的大多是理论研究,与美国原子弹的发明并没有直接联系。

美国中央情报局只肯承认,玛加丽塔曾成功地安排爱因斯坦与苏联副领事见面,不承认玛加丽塔策反了爱因斯坦做出了危害美国利益的事情。这或许是因为,如果承认爱因斯坦为苏联提供了情报,那样会增加苏联研制原子弹的正义性。

令人惋惜的是,玛加丽塔回到苏联之后,再也没有和爱因斯坦见过面。在漫长的分离中,他们只能不断地在对往事的追忆中重温旧情。分别10年后,爱因斯坦因动脉瘤破裂而去世。玛加丽塔听闻噩耗后痛哭不止。1980年,玛加丽塔也离开了这个世界。

临死之前,玛加丽塔让家人销毁了自己一直保存的的大部分信件。直到此时,家人才知道玛加丽塔一直保留着爱因斯坦给她写的情书。在其中一封情书中,爱因斯坦写道:

飞到普林斯顿来吧/静谧与安宁将你簇拥/我们一起翻开托尔斯泰/当你疲惫时,抬起双眸/凝望着我,流盼间溢满温柔/我从中捕捉到了上帝的光辉。

在两人分别之后,爱因斯坦曾在信中写道:

我不能接到你的信,你无法收到我的函,我们不能了解彼此的近况。为此,我一直在苦苦地思索,如何才能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尽管人人都称赞我聪明过人,但我对此竟束手无策……但愿在家乡宜人的风光中,你能过上称心的生活。我一切都好……我躺在沙发上,叼着你送的烟斗,在如水的夜色中,我用你喜欢的铅笔疾书……

爱因斯坦的一片真情,着实令人动容。只可惜,有情人未能成眷属。愿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相爱相守,白头到老。

不知大家如何看待玛加丽塔与爱因斯坦的故事?感谢阅读,欢迎交流。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