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游戏10分钟充6000,新规:这些情况监护人按错担责不能退!

悦木Ivy陪娃成长 2024-05-29 12:47:16

前阵子有个“9岁孩子打游戏10分钟充6000块钱”的新闻火了,家长专程做了小视频,控诉这件事。

然后,家长声称,要把孩子送到派出所,然后“先扇自己10个嘴巴子,明天去找学校”:

然后宣称自己决心和网络公司干:

这个家长说,“这个游戏有漏洞,我们什么都没做,他就搞个密码,9岁小孩沉迷游戏,父母还不知道的。”

最后成功退费。

为什么要报警?为什么要找学校?为什么对不起网友?管你有没有逻辑的,情绪先给到,舆论已经汹涌澎湃地搅动起来了。家长有了筹码,平台就有了忌惮,退钱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看看游戏公司的调查结果:

既然能成功输入支付密码支付,实名的身份证应该也是父母本人的吧?所以不管是这位家长授权过孩子用自己身份,还是孩子盗用了他的身份,按理来说他都是要承担监护责任的。

这位家长之所以能够通过造势实现退钱的目的,无非是因为责任界定不清的问题。

然而现在,这个招就行不通了。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为这类问题的责任界定提供了依据。

意见稿首先对未成年人充值限额提出了要求:针对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针对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对实名为未成年人的超额充值,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承担100%责任。

实名为成年人的,“建议过错方承担责任比例30%-70%,若重复进行多次过错行为,可能承担全部责任”。

这就为未成年人游戏消费退费纠纷提供了标准依据。以后不能是谁闹的声音大,谁就是占理的一方了。

这事儿也给我们家长们上了一课。尤其对于手机玩得不那么6的“文盲”家长,一定要充分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标准,我的建议是:

1、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活动行为,做好用网卫生管理。绝不同意用自己的身份为孩子提供游戏实名认证。

2、把你的身份证管好,把手机密码上好锁,在一切实名认证相关的操作方面“防着”孩子一点。

3、做好自律教育和财商教育,让孩子学会和游戏、短视频之类的易上瘾电子产品相处。

成年人嘛,对自己的银行账户负责,没毛病。

另外,对于一些10分钟就能冲6000块的游戏,还是建议有关部门严查一下是否存在诱导充值行为!这样的套路型产品设计,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是不讲武德的!

0 阅读:0

悦木Ivy陪娃成长

简介:俩小学生妈妈,日常分享教育规划、学习资料、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