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国军全部装备着美国精良武器的第七十四师与华东野战军交手,于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灭,此战让国民党军队对山东地区的进攻计划遭受了巨大打击,鼓舞了全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
在其他战场胜利攻势的影响配合之下,中共中央决定改变作战计划,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华东野战军收到指示,兵分三路,改为内外线同时作战。
只是,这一分兵,由谁来当指挥官就成了难题。原本的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和粟裕接连两次向毛主席提出人选,可却都被否决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最后竟选了个大老粗出来担任司令员,这人究竟有何等魅力呢?
外线兵团该由谁来指挥?
在解放战争前期,由于国民党军队装备优良,为了避免被逐个击破,华东野战军一直是坚持不分兵,集中兵力的战略政策,可孟良崮战役以及其他地区战争的胜利无一不标志着已经到了反击的时刻。
为了配合刘伯承和邓小平带军千里奔袭,直捣大别山地区,威胁国军总部的战略计划,中央军委下令使原先的华东野战军兵分三路,一路接应刘邓大军,一路与陈赓、谢富治的部队打配合,余下一路留守鲁中要地。
当时的初步计划,是由叶飞、陶勇带一、四纵队前往鲁南,陈士榘、唐亮率三、八、十纵队奔赴鲁西,陈毅和粟裕两位指挥则坐镇鲁中,正面迎击敌军。
可很快,这一分兵计划就出现了问题。由于当时通讯不便,陈毅与粟裕两员大将都坐守鲁中,在给鲁西和鲁南两支队伍传递指令时就存在严重的时间差,前线的情况和消息也很难第一时间送到司令员手中。
要知道,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时间差却很有可能会导致战斗的失败,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陈毅与粟裕两位将军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写了封建议信提交到了中央军委。
二人在信中提到,将陈士榘和唐亮率领的队伍编成西线兵团,负责对外作战,并为其设立一个完整的指挥系统,由陈士榘担任司令员,避免因消息受阻而导致战机的流失。
收到消息后,毛主席立马严肃起来,与中央军委商讨许久,与次日给了陈毅和粟裕回复,其中最令陈毅和粟裕意外的地方就是,毛主席居然否决了由陈士榘担任司令员的提议。不过,在看完毛主席的其他指示后,二人也是明白了原因。
毛主席在回复中提出,外线兵团不要受限于原先的安排,可以将叶飞和陶勇率领的一、四纵队也加入进去,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统一协调对外作战事宜。以此为基础的话,陈士榘的资历显然就有些不足了,带领三个纵队尚且还行,统领五队将士,他便有些不太够格了。
那么该找哪个厉害人物,来担任这个外线兵团的指挥呢?这一问题,毛主席在信中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粟裕。
看到这里时,陈毅和粟裕默契的对视了一眼,心中都有些不太认同。毕竟他们俩可是出了名的好搭档,陈不离粟,粟不离陈,二人一个擅长政事,一个擅长指挥,只有合在一起才能所向披靡,若要分开的话,对二人无疑是一种实力上的削弱。
可这一时间,确实想不出更好的人选来了,粟裕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接下这个调令,不过他有三个要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要陈毅与他一同前去西线兵团。看到这里,毛主席有些忍俊不禁,因为这已经不是粟裕第一次提出要和陈毅在一起了。可是,若真的将陈毅和粟裕一起调去了西线兵团,那么鲁中地区可就失去了主心骨,这可怎么行呢?
除此之外,粟裕还要求将六纵队也调入西线兵团,其余队伍编成东线兵团,负责守卫鲁中地区,防止国军卷土重来,当然,东线兵团也要有自己的指挥体系。
这一调整,可是将华东野战军三分之二的兵力都归拢到了西线兵团,而负责驻守的东线兵团就只剩下三个纵队的兵力了。不过依照此时的形势来看,确实是对外主动出击更适合一点,应该投放更多的兵力。
于是,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要求,外线兵团正式成立,可内线兵团该由谁来指挥又成了麻烦事。
内线兵团指挥的调整
陈毅和粟裕的意思是,任命谭震林为内线兵团的司令员,毕竟他资历老,在将士们心中很有威望,而且还指挥过大大小小多次战役,当真是内线司令的不二人选。
只是,谭震林担任政委的时候居多,要论政治工作方面,没人比得过他,可要说起排兵打仗,他就有些不足了。作为老搭档,粟裕清楚的知道这一点,所以专门为他挑选了一个帮手:许世友。
许世友时任第九纵队的司令员,虽然脾气有些火爆,但也是个用兵如神的血性汉子,做出如此安排后,粟裕总算是放下了心,与陈毅一起带领西线军团与国军敌人展开战斗,走在与刘邓大军和陈谢大军会师的路上。
只是,毛主席看着这任命,却有些忧心忡忡,让负责政治工作的当总司令,让会排兵打仗的听从他的命令,这真的合理吗?
战场的局势没给他们留下想清楚这个问题的时间,很快,刚成立不久的东线兵团就遭遇了国民党军的袭击。
在孟良崮战役中,装备精良的七十四师团因一时大意,中了解放军诱敌深入的妙计,孤军前进,最终受到埋伏,全军覆灭,导致国民党军队元气大伤,只得先行撤退,待重整旗鼓后再做进攻。
受上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国民党军队不再分兵,而是集中兵力齐头并进,以扫荡的姿态攻进鲁中地区。东线兵团只有四个纵队的兵力,还有一个是刚组建不久的,面对如此威胁,属实是有些疲于应对。
只是,真正令他们陷入险境的却是司令员与副司令的意见分歧。许世友觉得,此时就应该集中兵力,将国民党军撕开一个口子;可谭震林却认为,集中兵力进攻也不会有结果,不如先行分兵,逐个击破。
二人为此久久争执不下,恰逢当时天降大雨,阻挡了士兵们汇合,竟真的形成了分兵之势。可国军强横,集中兵力才勉强能势均力敌,此时分兵,谁被逐个击破还不一定呢。一时间,将士们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就在这时,毛主席的命令终于来了:升许世友为司令,由他调度士兵战斗,谭震林为政委,辅助工作。这下,二人都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岗位上,配合恰到好处,内线兵团的败势终于止住,开始进行了反击。
最终,截至12月,内线兵团共歼灭国军6.3万人,彻底打垮了国民党进攻山东的计划,稳定了山东局势。
结语
经历此事后,毛主席的知人善任受到了原华东野战军所有人的敬佩,能将每个人才安排在他应该在的岗位之上,这是领导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毛主席两次否决陈毅和粟裕推荐的人选,点名让许世友这个粗人担任内线兵团的司令员,此事您怎么看?
参考资料:鲁史苑-解放战争中的山东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