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视圈,许多演员的一生似乎都能用几个经典的角色来定义。
但如果告诉你,一个即将89岁的大爷,不仅是出色的配音演员,还曾是模特、飞行员,甚至健身达人,你会不会感到意外?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位大爷的传奇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生,每一个选择都充满了故事。
从兴趣班走向话剧舞台,王德顺的表演之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沈阳,文化活动并不像现在这样丰富。
可王德顺偏偏在生活里找到了自己的乐趣。
那时的工人文化宫成了他最喜欢的地方——朗诵班、舞蹈班、表演班……只要是免费的课程,他都舍不得错过。
“兴趣班入门学员”或许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非正式身份,而王德顺试了一两次就深深爱上了这些艺术形式。
很快,这种热情变成了机会。
当时他所在的军工厂组建了一支演出队,王德顺凭借在人文化宫练习的基础技能被顺利选中。
从此,他跟着演出队上台表演,并逐渐累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
1960年,他无意间看到军区话剧团在招演员,抱着试试的心态主动找上门。
那次考核要求唱歌、跳舞、现场表演,王德顺样样表现得得心应手。
就这样,他24岁那年正式成为一名话剧演员,也由此迈出职业表演的第一步。
表演是种不轻松的工作。
那时的条件算不上先进,没有麦克风,也没有扩音器,演员的声音全靠真实力气传递给台下的观众。
为了达到要求,他练了三年台词基本功,这才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
尽管那时候薪水微薄,可他愿意为了舞台的灯光继续坚持。
“无量仙翁”背后的声音:精准把控成就经典角色几十年来,王德顺尝试过各种角色,从话剧浅尝到影视作品的积淀,而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却是近一两年的配音表演。
2022年,他接到了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的邀请。
这次,他要为角色“无量仙翁”配音。
多年表演累积的台词功底,在录音棚里派上了大用场。
这个角色从起初的慈祥到后来显露凶狠,情绪复杂且富有层次感。
导演告诉他,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声音完全表现出来的流动感,难度非常大。
而王德顺一边琢磨角色心理,一边反复调整语气,终于成功地将这个角色的形象立体化。
不少观众看完电影后留言道,“无量仙翁的声音太到位了,一听就知道是那个东北大爷。
”诚然,89岁的他让声音为角色添彩,而年岁与经验也相辅相成,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与其说年龄是一种限制,不如说它是王德顺用来扩展人生体会的一组时间节点。
他没有把60岁视为“该退休”的起点,相反,他把它看作新的开始。
对于健身这件事,他在50岁时开始,却一直保持到现在。
当时他为了练习哑剧进入健身房,从简单的器械锻炼开始,一步步熟悉自己的身体状态。
许多年之后,他不仅保持健身习惯,还敢于在各种场合挑战自我。
79岁那年,他应邀参加了一场时装秀,光着膀子走上T台。
穿着略显朴素的他,却凭着完美的姿态和线条,被观众称为“中国最酷爷爷”。
健身只是他的其中一项成就。
85岁的他有了一个更大的“疯狂”目标——学开飞机。
他花了30天自学飞行理论,50天进行实飞训练,仅仅不到三个月就考取了飞行执照。
刷新中国飞行员年龄纪录的那一刻,他在镜头前笑得腼腆,却带着一种难以掩饰的自豪感。
热爱让人生充满活力:他如何活成不设限的传奇回到1996年,也许没有人比王德顺更敢对“衰老”正面发问。
他把60岁定为自己的一道人生分水岭,并专门写了信给那一年的自己,“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但既然它象征了我的成熟,我就要用这一年去证明越老越好。
”这封信,是他对自己的庄重承诺——永不服老、永不停止。
王德顺说,“很多人到了60岁就松懈了,觉得可以歇下来养老了。
但我没有‘退休’这个概念。
对我来说,什么年纪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还想干什么。
”热爱表演也好,挑战新技能也罢,他的人生信条始终没有改变:永远对生活保持好奇,用喜欢的方式度过每一天。
如今快要89岁的王德顺依然活跃在荧幕与配音棚,仍然活跃在健身房里。
他说,任何积累到都绕不开一种“用心”的状态。
正是这种态度,才塑造出了无数经典角色,无数令人感叹的瞬间。
坐在书桌前写给60岁的自己时,王德顺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热度。
也许他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敢于开飞机的大爷”或是“为动画角色发声”的演员。
但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从未局限自己的人生可能性。
热爱和行动力像航标一样,指引着他在时间长河中航行。
所以,在他的故事里,我们也许能明白——年龄从来不会决定人生的高度,而我们的选择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