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加拿大总理卡尼在竞选集会上宣称"中国不认同我国价值观"时,渥太华国会山正被三千名农民包围抗议,这些因中加贸易受阻而濒临破产的农业从业者,用拖拉机喇叭声撕碎了政客精心编织的外交辞令。这场政治与经济撕裂的荒诞场景,恰是加拿大战略迷失的真实写照。
美国商务部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加拿大对美贸易依存度已达历史性的78.3%,仅2025年1月双边贸易额就突破1000亿加元。这种深度捆绑正转化为政治勒索筹码:五角大楼《北美防御评估报告》明确要求加拿大将军费提升至GDP的3%,否则将"重新评估北美防空司令部运作机制"。
美军北方司令部近期在育空地区举行"北极鹰-2025"演习,6架F-35A战机未经通报穿越加拿大领空,引发渥太华强烈抗议却无实质反制。这种军事渗透与经济控制的双重绞杀,使得"美加合并论"在华盛顿智库圈再度发酵。
卡尼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惩罚性关税,正在摧毁本国制造业根基。加拿大汽车工人联合会披露,因中国电动汽车零部件断供,安大略省三大汽车厂已裁员1.2万人。更严峻的是农产品出口危机:2025年前两月对华油菜籽出口暴跌67%,导致萨斯喀彻温省库存积压达230万吨。
这种经济自残行为背后,是渥太华在"五眼联盟"中的尴尬定位。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报告显示,该国在美英情报体系中仅承担4.7%的监控任务,却要为85%的监控设施维护买单。这种"出钱出力不讨好"的处境,在华为5G禁令事件中达到顶峰,加拿大成为"五眼"中唯一全面拆除华为设备的国家,直接损失达37亿加元。
在南海争议水域,加拿大海军"渥太华"号驱逐舰的航行轨迹暴露出战略困局:该舰2025年3月穿越台海后,因零件短缺在新加坡港滞留两周,等待美军运输舰从关岛运送配件。这种后勤依赖在北极地区更为致命,加拿大北方舰队22艘舰艇中,19艘依赖美国洛马公司提供维修服务。
军事专家指出,加拿大在印太部署的2%海军力量,根本无法构成实质威慑,反而成为中美博弈的"人肉盾牌"。更讽刺的是,加军正在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执行北极巡逻任务,这些设备因制裁令被迫拆除定位系统,导致3架飞机已在育空地区失踪。
这种政策矛盾在稀土领域尤为突出:加拿大坐拥全球第三大稀土储量,却因缺乏加工技术,不得不将矿石运往中国提纯后再返销北美。加中贸易理事会数据显示,这种"往返贸易"使加拿大每年损失47亿加元附加价值。
当卡尼在竞选专机上品尝阿拉斯加鳕鱼时,纽芬兰渔场的失业渔民正聚集在领事馆前申请中国工作签证。这种撕裂的现实提醒着加拿大:在21世纪的地缘博弈中,固执于冷战思维的国家,终将成为自己偏见的囚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