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与梦交织而成的代名词,非巴厘岛莫属。顺应土地优势,营造生活再生,这对于这片天然岛屿来说至关重要。
在网红酒如雨后春笋一般扎根于巴厘岛的时候,设计师开始注重酒店的个性感,顺应自然之流,逆行于当代建筑极易“反客为主”的误区。
酒店内外之间的边界主要由通向不同处的风雨连廊组成,通透顺畅的动线与景观紧密联系,又通往公区乃至私密别墅,“归家”的过程从日常的行走,穿插入自然生态、人文景观,这亦是人亲近自然的日常形式。
热带绿植的生命力与空间独有的几何感相互交织,人、自然、匠心完成了一场无声的融合。
在新潮中脚踏实地
土地之上的安稳人居
酒店的设计理念相比之下更加具象化,不再追求虚幻的意象,而是建立在自然之上,立足于让建筑真正扎根于土地,如此,生活与绿植才能实现共生长。
酒店的房型分为很多种,均为独立户型,由每栋别墅均由著名建筑师 Soo K. Chan (曾仕乾)和他的妻子Ling Fu 设计。别墅采用当地材料建造,从物理性和视觉层面,融合了真实性和现代感,营造出独一无二的氛围。
户型之间的差异化不只取决于卧室的数量,更在于空间对于风景的框景。每一处空间都有独到的风景,设计师运用自然本质的差异化,实现空间本身的个性。正如一人一风景般,在偌大的巴厘岛,细腻的层次感藏在每一处,值得慢慢欣赏、解读。
对自然的主观性由空间来实现,酒店中总有一些区域在“主动”引发人与自然的浪漫邂逅。
而不同的空间对应着不同角度的风景,开放式的空间布局在内部秩序感的同时,融合清风、暖阳以及岛屿上独有的美学元素。
横纵交织的立面展现空间的克制与稳固,与外界的自由山海形成融合般的构图。
框架式的结构简单明了,刚好将开阔的景观场域囊括其中,实现生活与空间的联动。
正因如此,空间的布局呈现层层递进的形式,迂回、一体化,同时又互为隔断。“家本一体”的理念得到充分延展,与此同时,棱角作为隔断,令客餐厅乃至卧室的区域拥有明朗的边界。
但边界不意味着完完全全的断裂,室内拥有一条无形的线,将每一处串联,这亦是风景自然与空间的桥梁,由外至内,徐徐输送,漫长岁月,尽在不言中。
对于地域烟火气的体现,主要在餐厅中。餐厅采用开放式结构,作为一处大众公区,对自然的亲和与包容成为重中之重。酒店共有3座风格迥异的餐厅,采用当地手工织物与天然材料打造而成。从食物到空间设计,营造地中海特色风情。
水疗中心采用洞穴般的设计,深邃的配色与暖色光合二为一,形成舒适的包裹感,在明媚岛屿中“划出”一片静谧天地。步步深入,与水同频共振,风景的脉络根基、人居的舒适,都在这片跃动中有所共鸣。
石材的粗粝感被光线磨平,又衬托着水的柔软与灵气,以对称、规整且纯粹的布局展现水疗的神奇治愈感。
除此之外,酒店内部还设有婚礼场地、聚会餐吧等空间,面向公众完完全全的展开。在保持土地高利用率乃至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在城市中逐渐迷失的生活梦想被寻回,在这里不用伪装、不用过分描述生活的形式,所见所想,每一刻都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