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牛剑放榜的落幕,看到429+的牛剑offer,再对比去年年底藤校的早申,大陆学子的78枚offer。不由地让家长和同学开始困惑:
是不是申请牛剑比美国藤校容易啊?如果学AP,是不是就没资格申请牛剑呢?在A-level英国体系,但是校内成绩一直不高怎么办?问题一:牛剑比藤校更容易申请吗?
先来看一组数据:
牛剑(2所)总体录取率约为19%,每年有大约400名中国学生被录取。
美国藤校(8所)总体录取率约为8%,每年大约有220名中国学生被录取。
从数据上看,藤校的录取难度是高于牛剑的,但直接说这个结论并不太客观。虽然藤校总体录取率更低,但考虑到牛剑二选一申请机制(藤校不限制数量),单单从录取率的高低就得出牛剑申请难度低于美国藤校的结论是不严谨的。
再来看近年来的留学申请趋势,以牛剑放榜和藤校录取数据为参考,从留学目的地、学术参与度、专业选择热度以及英美的录取偏好来分析:
留学目的地:
南北偏好泾渭分明
南方考生更爱英国,北京学生倾向藤校!
广州深国交遥遥领先,48枚牛剑Offer,蝉联13年全国第一;
上海学校包揽2~5名紧随其后,平和、世外、包玉刚、上中国际、WLSA等都交出了非常好的答卷。
据UCAS统计,英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里,光上海一地就占了13%。
北京总体牛剑offer数,就要少的多,甚至都不如深国交一家。
再来看一组数据,以2023年美本早申录取情况为例:
北京共收到54枚藤校+美本Top 10院校的offer,位居全国第一,上海以49枚offer数量位列第二名。
为什么北京地区的牛剑数据不如别区亮眼?
本质上是因为北京地区公立国际部在升学上更占优势,这一批高水平的公立学校在创办国际部后,采用了更容易与国内普高课程相结合的AP课程,也正因如此,北京的AP课程学校占比高达50%。
所以,北京在美国方向的录取上更为亮眼。
学术参与度:
标化竞赛通通抓
中国来说,北京和上海真的就是宇宙鸡娃中心了,因为这两个城市的教育资源都是顶级的,牛爸虎妈们也都是个顶个的精英。
江湖传说:上海主卷学术,北京主打两手都要硬。
不过,上海有一点是走在最前面的,那就是:英语。毕竟,不管走哪条路,英语学好了,总归是利大于弊的。
从学术成绩看,上海的IB满分和Alevel 5A*已经不稀奇。
还有各类竞赛也是比抓的。
比如你要申请物理方向的,那么,物理碗D2是不是要拿个全球个人奖?BPhO是不是得拿个金奖?
你要申请化学or材料方向的,是不是得拿个化学UKChO金奖?
你要申请数学和计算机方向,那么欧几里得数学赛事是不是得进Top25%?AMC是不是得冲进TOP5%?STEP要不要备考?EPQ这个申请申请要不要参加?…
反正,能刷的奖项统统刷一遍。如果是把目标放在英美双申上,他们可能连AP都不会放过。
如上文所述,在北京,Alevel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存在,大部分拿到牛剑录取的学生不是学AP就是IB。而这类学生,已经把目光放在英美同申上,基本奔着一手牛剑G5,一手藤校。
要知道,美国名校申请核心看的是成绩以及个人履历。而美国顶尖私校可以说非常卷!
英美申请是两个方向,英国大学追求学术深度,美国大学追求个人素质的广度。
专业选择:
南北一致
对理工科的偏爱,永远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被录取的中国学生绝大多数是理工科。科学类学科中,剑桥大学最热门的是自然科学(包括物理、生物和化学),其次是工程,第三是医学。
牛津大学最热门的专业仍然是计算机科学,数学与计算机和医学。
这些也是中国家庭的“心头好”。申请理工科的学生,一定是少不了打竞赛,秀科研。
不过,近年来,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也越来越受欢迎。比如,剑桥的经济、法律和HSPS(历史、社会与政治学),牛津的PPE、法律、英语、历史。尤其是心理学、语言学、艺术等等学科,也越来越受青睐。
录取偏好:英美差异明显
美国和英国录取上有什么偏好?
举个栗子,英国的A-level课程是最接近中国高考体质的,讲究“精而深”,适合对学术有追求的真学霸咖。
英国本科对于招生的要求比较清晰,一般是在学生提交申请后,根据学生的成绩以及其他附加成绩来选择性发放有条件录取,待条件满足后才会给正式的录取通知书。
英国大学在教育理念上更加专注于培养专业人才,更重视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学习,在学术上更集中,更加注重学科深度的培养。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一般只会就一个方向进行深度学习,所以英国大学比较适合那些对自己专业有明确认识的学生。
美国本科的招生条件是比较难以量化的,因为除了学术成绩外,还会综合考虑非常多主观的因素。美国本科会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考量学生的综合能力,美国本科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大学更倾向于培养全能人才,在本科阶段综合性大学强调的是通识教育,文理学院强调的是博雅教育。
也就是说明了学生无论对哪方面有兴趣,都要先完成核心课程,提高综合素养。到了大二才会开始分设专业,对于转专业、转学校也比较自由。
所以,申请两个方向的学生,有少部分是英美双申,但是大概率是两个池子的人。毕竟,抛开那些顶尖学霸,时间管理大神,大部分孩子兼顾英美的规划和申请是比较吃力的。
作为家长,你要先判断清楚,你的家庭和孩子个人情况将来适合走哪条路,或者已经走上了哪条路,这条路和孩子的匹配程度怎么样呢?选定了,就不要再张望,踏实走好每一步。
如何规划呢?
应该从英美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方式不同上考虑,哪个更合适孩子。事实上,在选择国际课程之前就应该想清楚,因为英美的差异很明显,这样就可以规避很多问题,节约时间和金钱。
比如:
通才模式:美国文理学院及大部分综合大学。
专才模式:英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的JHU以及部分理工类大学。
所以,美国的申请规划逻辑和英国差异很大。
一个简单的逻辑,如果您的孩子只爱学习,沉迷学术,英国更适合一些。如果您的孩子不仅爱学习(或者也没那么爱),还有很多兴趣爱好,所谓多元和综合一些,美国更适合一些,课程选择上AP或者IB都可以,不过IB选择需要更谨慎。
这里有一个公认的偏科转轨国际路线的案例:
比如:初中阶段,孩子的数学和物理每次考试基本处于班级前几。但对于文科,尤其是历史和语文,完全提不起来一点兴趣。
这类学生就很适合转轨。因为相比于体制内课程,A-level课程和美高AP课程,都可以选择自己擅长且喜欢的科目学习,学生能够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
PS:
虽然偏科也有主次,但英语不能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