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停火有望!2025年缓兵,4年后冲突或再起

世界追踪站 2025-02-23 17:36:52

俄乌冲突可能在今年实现停火关于俄乌冲突的结果,我跟大多数人的看法差不多,就是今年很可能实现停火。因为两边都不太想打了,或者说是打不动了。美国不希望继续打这场仗,特朗普积极推动停战谈判,主要目的是想“联合俄罗斯来牵制中国”,好集中力量对付我们中国。至于俄罗斯,他们也不太想打了,因为这场战争让他们实力大损,现在只想赶紧巩固已占领的地盘,休整一下,恢复元气。

俄乌冲突可能迎来转折乌克兰和欧洲是想继续打下去,但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了。乌克兰的年轻人差不多都快被拉去当兵了,现在连18岁的孩子也开始征召。而且他们还缺武器、缺钱。乌克兰能和俄罗斯打到现在,全靠美国和欧洲这三年来的不断支援,美国在军援方面更是出了大力,而欧洲主要提供经济援助。但现在特朗普不想再出钱了,还想让乌克兰用一半的矿产来抵债。欧洲现在的财政状况和军工生产能力,根本补不上这个缺口。就算欧洲有能力这么做,他们也没那个胆量,毕竟欧洲都是高福利国家,要是对外援助突然翻倍,那民众可不答应。所以一听说特朗普要跟俄罗斯谈判,大家几乎都认定俄乌要停火了。特朗普希望能在4月20日复活节前实现停火,显然是想在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捞个大功劳。至于俄罗斯那边,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点,但如果有可能,普京肯定希望在5月9日前停火,为胜利日阅兵送上一份大礼。不过乌克兰和欧洲那边肯定不会轻易妥协,无论如何都要撑过这两个重要日子。即使打打谈谈,估计到今年年底总能停火了吧。

俄乌停火背后的隐忧与未来冲突的可能性停火并不代表停战,更不代表俄乌之间能实现永久和平。这次停火是美国政府突然改变立场,强行要求双方达成的协议,因此停火条件肯定会引起双方的不满。比如说停火后的实际控制线,很可能还是按照现在的战线来划分。这对俄乌双方都不满意:乌克兰方面肯定不想在原地停火,他们希望能把俄军赶回到之前的状态,这是国内的基本共识,谁要是同意停火,谁就得下台。而对于俄罗斯来说,虽然原地停火能让它们占领大约五分之一的乌克兰,但这并不是普京想要的结果。他原本想拿下整个乌克兰,后来发现这不现实,于是改成了拿下所谓的“新俄罗斯地区”。这些地方包括哈尔科夫、敖德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基洛夫格勒、尼古拉耶夫等地区,这些都是18世纪俄土战争后并入沙俄帝国的领土。显然,俄罗斯现在占领的地方距离这个最低目标还差得很远。所以,一旦双方经过几年的休整和重新积攒实力,再加上外部条件的变化,俄乌大概率会再次开战。那么,外部条件的变化包括哪些呢?首先是看美国那边,民主党四年之后能不能重新上台。如果民主党能重新上台,俄乌冲突大概率会继续。其次,看看欧洲那边,欧盟能不能真正实现一体化。如果欧洲真的团结起来,就算民主党没上台,欧洲也可能独自支持乌克兰继续战斗。欧美在俄威胁认知上的分歧欧洲人关心自己的利益,美国人关心自己的利益,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标,但也各有各的小算盘。美国和欧洲最大的共同利益就是“安全”,主要是联手对付“俄罗斯的威胁”。但是,美国和欧洲之间隔了个大西洋,而俄罗斯却是欧盟旁边搬不走的邻居,所以对欧盟来说,“俄罗斯威胁”比对美国的影响要大得多。美国愿意帮欧盟一把,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也得防着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另一方面是想让欧盟和自己一起应对中国的“产业竞争”。

美欧关系与中俄威胁拜登和特朗普对欧洲的政策之所以有很大不同,是因为他们对“中俄威胁”的看法不一样。拜登认为中俄威胁同等重要,所以他既要支持乌克兰对抗俄罗斯,又要遏制中国的影响力。而特朗普则更担心中国的经济威胁,所以他更倾向于对俄罗斯采取一些妥协的态度,从而转移焦点,全力对付中国。为什么他们会在这同一个问题上有这么大的分歧呢?这主要是因为两人代表了美国社会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国际主义和孤立主义。我们常开玩笑说,美国其实是个伪装成国家的公司。这话其实是拜登和他的民主党派的观点。他们把北美看作是“美利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但这个公司是个跨国公司,而且很多员工的家乡还在欧洲。所以如果北美那边出了问题,民主党并不介意把总部迁到欧洲。美国对欧洲议会的一些政治渗透活动,其实就是为了打好基础。只要精英们能继续掌控世界,总部在哪里真的那么重要吗?所以,对于民主党来说,欧洲和北美一样重要。因此,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和中国的经济威胁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紧迫的。欧洲有麻烦了,美国就必须出手帮忙。即使欧洲和俄罗斯关系不错,美国也要想办法破坏这种关系。这就是北约东扩以及俄乌冲突爆发的根本原因。所以一旦民主党重新执政,乌克兰再次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会很大。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战略不过共和党特别是特朗普这一派可不一样,他们想让这个国家彻底变成真正的美国,就是完全扎根在新大陆上,就像他们的祖先在欧洲辛辛苦苦建设家园一样。所以当特朗普发现美国经济不行了,就开始搞“美国优先”,谁的产业威胁到我,我就制裁谁,哪怕是欧洲也不放过。而且特朗普不怕这样会让欧洲变弱,甚至希望欧洲变得更弱,因为美国的崛起,正是靠欧洲衰落后流出的人才和技术。现在美国想要再次强大,还需要欧洲再“出血”一次。只要能吸引一流人才,把高端产业迁过来,美国还是世界第一,也不怕中俄。所以对特朗普和共和党来说,中国的“产业威胁”才是最大的,而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可能还没有欧盟的“产业威胁”大。这就是为什么特朗普不惜得罪欧洲盟友,也要拉拢俄罗斯的根本原因。如果欧盟低估了特朗普的敌意,那他们真的要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了。

欧洲的犹豫与分歧从现状来看,欧洲显然还是低估了特朗普。这次在乌克兰问题上,面对美国赤裸裸的“背叛”,甚至连万斯都亲自跑到慕尼黑,把欧盟批得一无是处,欧盟居然还是拿不出个决断来。在随后紧急召开的巴黎峰会上,欧洲在要不要向乌克兰派兵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法国支持出兵,总算没有辜负前辈戴高乐的名声;英国也表示可以出兵,但得有美国提供“安全保障”,一副张伯伦再世的样子;德国则反对出兵,理由是“美国政府还没明确表态站在哪一边,我们为什么要跟着瞎折腾?”这简直忘了东德被苏联占领的历史。连被俄罗斯多次灭国的波兰,也反对出兵,只愿意为其他国家提供后勤支持。换句话说,大部分欧洲领导人都拿不定主意,都在等特朗普和普京的谈判结果,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几乎没有一个敢站出来的人。如果戴高乐和丘吉尔看到这些“子孙后代”这样,估计会气得从棺材里跳起来:美国人已经不管你们了,你们自己不上还等什么?手里的武器是用来摆设的吗?是想等着升值还是防备特朗普入侵?是不是还幻想俄国人会在乌东停下脚步?两次世界大战岂不是白打了?早晚有一天,你们都会被普京推下大西洋!欧洲当前困境与“白左”文化就算戴高乐和丘吉尔复活了,也救不了现在的欧洲,因为欧洲现在主流就是“白左”文化,政治上也是“白左”掌权,根本提不起劲来。而且他们做什么事都喜欢先扯皮磨蹭半天,等他们统一了意见,机会早就没了。所以今年欧洲基本上只能眼睁睁看着俄乌停火了。

欧洲极右翼政党上台的可能性那为什么有人说欧洲还有可能重新“支棱”起来,继续支持乌克兰呢?因为欧洲未来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内部极右翼政党上台,二是外部威胁增加。很多人觉得欧洲人就是“白左”的命,不可能向右转。但其实这种想法不一定对。你看,美国的民主党也被赶下台了,特朗普都能再次当选,说明美国民意已经变了。同样的变化也有可能发生在欧洲。万斯在慕尼黑痛骂欧洲时就说,欧洲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俄罗斯或中国,而是内部的问题:多元包容的政策导致移民泛滥,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导致自由受到践踏,民主变得脆弱。所以他觉得,这样的欧洲不值得美国继续保护,因为大家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万斯说得没错,因为这些问题也正是民主党面临的问题。所以当美国民众对这些情况感到不满时,就把民主党选下去了。等到欧洲的“斯坦化”“黑化”等问题严重爆发时,那些白左政党也会被选下去,然后强硬的极右翼政党会上台。顺便提一句,如果欧洲全面右转,英国可能还会重新加入欧盟。因为英国当初脱欧就是因为觉得欧洲大陆上的白左政策与英国利益相冲突。欧洲面临外部威胁再说说外部威胁。外部威胁的增多,不仅会让欧洲的极右翼政党得势,还会让欧洲各国在外交政策上更加团结一致。欧洲面临的威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美国的“背叛”,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步步紧逼。如果俄乌签署协议后,俄罗斯还不满足,继续向西扩张,比如控制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那么欧洲人恐怕会彻底醒悟。虽然欧洲人现在有点迟钝,但毕竟经历了上千年的内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这种极其残酷的冲突,他们在地缘政治上的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如果普京继续向西推进,寻求战略缓冲区,那么即使是最笨的欧洲人也会想起二战时期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后果。这样一来,欧洲各国可能会抱团取暖,实现真正的政治一体化,并且加强军事建设。欧盟有4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4.5亿人口,GDP约为19.4万亿美元,与中国的规模相当,科技水平仅次于美国。如果这个庞大的组织真的实现了政治一体化,其爆发的能量将非常惊人。目前,欧洲已经承担了大量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和部分武器供应的任务。未来一旦实现一体化,提高武器生产能力后,独自承担更多资金和武器供应完全不在话下。毕竟,欧洲的人口是俄罗斯的三倍,经济总量则是俄罗斯的十倍,实力摆在那里。

俄乌冲突可能停火后的新动向最后再简单总结一下。关于俄乌冲突的结局,我们认为今年很可能实现停火,但过几年后可能又会开打。主要原因有三个:民主党重新掌权、欧洲实现一体化,还有俄罗斯继续向西扩张。所以,即使俄乌停火了,我们还是要密切留意美欧俄三国在内政和外交上的变化。

0 阅读:6

世界追踪站

简介:追踪全球热点事件,带你了解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