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等媒体报道,在与中国中东问题特使通话之后,以色列外交部发表了一份声明,声明中说,“以色列对中国未谴责哈马斯袭击深感失望”。
在中国采取公正和中立立场的背景下,以色列的这种外交表态,无疑是非常不理智的。那么此举向外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呢?
以色列外长埃利·科亨
这个问题首先得从现在巴以冲突的本质开始讲起。巴勒斯坦加沙地带武装组织哈马斯,在7日凌晨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的火箭弹袭击,引爆了此次巴以冲突升级的事态。
以色列方面因为此次袭击,造成了不少以色列平民的伤亡,所以把此次事件归结为“恐怖袭击”,并要求国际社会就此谴责哈马斯武装。
但是,除了美西方等原本就亲近以色列的少数国家之外,全球其他大部分国家对此都采取了中立的立场。
原因是哈马斯武装虽然首先发起袭击,但纵观巴以矛盾的历史,以色列军方在过去多年里,罔顾联合国关于巴以分治、分别建国的决议,长期对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以及平民进行空袭。
加沙地带遭以色列空袭
在巴勒斯坦境内各处巴勒斯坦人的定居点,以色列还对巴勒斯坦人进行驱逐,蚕食巴勒斯坦领土,同样造成了大量巴勒斯坦人的损伤。
这才是导致巴以矛盾升级、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火箭弹袭击的直接原因。
说穿了,以色列平民在这件事情之中或许是无辜的,但以色列政府在过去几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却并不无辜。
如果说哈马斯武装袭击以色列平民是恐怖袭击的话,那么,此前以色列军警对巴勒斯坦平民造成的各种伤害,同样是恐怖袭击,而且以色列在报复哈马斯的时候,也同样是不择手段,根本不顾平民生死,甚至还传出了其使用白磷弹的消息。
白磷弹
从公正的立场上来看,就算要谴责,也应该同时谴责巴以双方,而不是只谴责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
因此,中国的立场,也很明确,那就是谴责一切伤害平民的行为,反对任何违反国际法的做法。
当前,以色列军队大军云集、狂轰滥炸的同时,包围加沙地带,使生活在当地的近200万巴勒斯坦人在自己家门口沦为难民,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中方出于公正和人道主义精神的角度,建议巴以双方冷静下来,不要升级事态,不要针对平民下手,这本是负责任的大国态度,以色列却公开说对此感到失望,其实是很不明智,或者说是很不寻常的。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那么以色列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无外乎两个。
第一,以色列跟美国关系比较好,而当前美国依旧掌握着全球舆论霸权。通俗一点说,在西方媒体的主流宣传中,支持以色列的声音更多,这让以色列人觉得自己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正如同此前乌克兰认为在俄乌冲突之中不支持乌克兰、不谴责俄罗斯就是站在世界的“对立面”一样,本身也属于西方舆论氛围下的以色列,很容易就陷入到这种思维里,觉得他们才代表着“主流”,其他所有跟西方主流舆论不同的声音都是错误的,是可以随意批判和反驳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当局者迷的现象。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以色列
第二,客观上来讲,当两个国家爆发冲突的时候,难免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有人中立。
而对于中立的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就算以色列内心之中,因为中国没有谴责哈马斯武装有些不满,也不应该公开的宣传出来,因为这样实质上就是在把中国推向巴勒斯坦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一边。
以色列政府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而现在他们却依然这么做了。这就说明以色列政府认为当前中国中立的态度,“是偏向巴勒斯坦的”。
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没有把中国当成一个真正中立的大国来看待,所以才敢于肆无忌惮的直接对外宣布说,对中国未谴责哈马斯的立场“表示失望”,这种想当然的解释当然是错误的。
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
中国和以色列之间没有矛盾,在巴以冲突中的立场,是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推动双方谈判解决矛盾,并不会“偏向”某一方。以色列如果现在就这么认为了,那么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
最后,从这件事情的影响上来看,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当然不会受到以色列的影响,不管他们是失望还是不失望,中国都会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以色列军队打击哈马斯武装之外,还对加沙地带200万平民进行断水、断电、断粮,这是严重违反人道主义精神的,本身就不是什么光鲜的事情。
事实上,不止是中国,连法国、美国这些政治上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也反对对加沙平民进行围困。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支持以色列自卫,但不应该伤及平民”,美国国务卿说,“支持以色列自卫,但要注意方式”,这都是隐晦批评以色列围困加沙平民的表态。
法国总统马克龙
另一方面,从中以双边关系的角度来讲,中国虽然和以色列也是建交国,但是双边关系显然没有好到不论以色列做的是对是错,中国都会支持或者保持沉默的地步。
甚至于最近这段时间,中国和包括沙特在内的伊斯兰世界国家走动更亲厚一点,比如我外交部就明确表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中方立场与阿盟相近。
这种背景之下,以色列不寻求争取中国乃至其他第三方中立国的支持,反而直接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说什么对中国“深感失望”的话,只能说已经被仇恨蒙住了眼睛,或者说已经决定要借题发挥,吞并加沙地带了,所以故意做出这种决绝的态度。
但是,从军事上来说,存人失地,人地两存。存地失人,人地两失。就算真要谋划加沙,以色列也不该采用这种方式,一旦加沙地带因为以色列的围困发生人道主义灾难,失了人心,以后以色列就更别想拿到这块土地了。
以色列坦克装甲部队
关于中国的立场,王毅外长日前在与欧盟外长博雷利会面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再次进行了重申,那就是站在和平一边、站在人类良知一边。
针对当前巴勒斯坦问题,王毅外长还提出了四点意见。
中方认为当务之急,第一是尽快停火止战;第二是遵守国际人道法,全力保障平民安全;第三是有关国家都应该冷静克制,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推动冲突降级;第四,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联合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
而中国也在为巴以和平发挥积极作用,不仅在与相关各方展开沟通,而且中国特使也将出访中东。
中国外长王毅
就像王毅外长所说的那样,以色列人已得到生存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谁来关心?只有“两国方案”完全落地,中东地区才能迎来真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