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开年第一会上,长短剧相撞火星四溅

影艺独舌 2025-02-21 11:03:15

长短剧的竞争已到白热化?很多业内痛点都将在今明两天得到答案。

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简称“产业大会”)在深圳举办。

上午举行的产业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多位行业大咖围绕“迎接‘剧’变,变与不变”的主题,展开主旨发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刘建国;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中制协会长,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党委副书记、副召集人夏晓辉率先发言,随后长短视频平台和制片公司的当家人陆续登场,火星四溅。

中制协名誉会长尤小刚和易凯资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冉也发表了精彩演讲。

最后,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在会上发布了《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用数据形式解读过去一年长剧集的危与机。

龚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

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谈到,面对行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大家应该做什么。总结一句话,就是“一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

首先,集数、时长等规格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尊重创作规律,尊重创作者。在满足观众喜欢的前提下,单集时长应该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强行地“一刀切”。

第二,IP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一个好的IP需要在优秀的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服化道等多工种专业团队的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品。注水、水平不高、迎合某种商业目的的团队、主创人员,一定会被淘汰。

第三,演员的流量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观众越来越专业,评论的专业度、逻辑性越来越强。因此,演员的表演匹配度和能力更加重要。只有流量的演员一定会被淘汰,只用流量演员的团队、主创人员一定会被淘汰。

第四,成本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成本高和低不是绝对的,我们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目前国内影视行业对内容单位时间的投入成本不低,但相对发达地区和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这些钱不是简单地给流量片酬、买大IP,最终还是为了尊重观众。不会有效合理控制成本的团队或者项目,一定会被淘汰。

第五,AI、虚拍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影视行业需要技术创新,但最主要、最关键的还是用这些技术拍出精品力作。不关心或者抵触、不用这些新技术的人和团队一定会被淘汰。

第六,现在有问题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现在微短剧行业面临格调不高等问题,但我们都经历过网剧单集成本很低的阶段。微短剧也许后面就有精品力作出来了。世界是动态的,要尊重观众选择。观众喜欢这种作品类型,我们就继续推进它迭代、升级、精品化。

最后,龚宇谈到目前长剧集上下游需要的支持。

首先是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其次,给予合理的创作空间,百花齐放,积极支持行业健康可持续市场化发展。希望主管部门更支持和正向、积极地促进行业的发展。

最后,保护行业健康发展,杜绝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有些微短剧平台利用市场的主导地位,签一些排他性协议。这个公司在协议期内所有内容不能跟其他方再合作了。这件事会抑制行业的发展。微短剧行业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只有一个平台——红果。

孙忠怀:努力打造下一部好剧

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围绕“好内容才是王”的主题进行发言。他提到,平庸的内容会破坏行业。面对这些变化,腾讯视频在电视剧领域一直在追寻“下一部好剧”。

究竟什么被定义为一部好剧?前些年并无明确定义,但凡播放量大的就可以称之为好剧。但实际上,不应如此简单粗暴来定义一部好剧。

目前腾讯视频给出的定义是,兼具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剧集,可以称之为好剧。

腾讯视频建立了剧集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二元评估系统。此二元评价中,有一个维度非常优秀,而另外一个维度没有大的瑕疵或者损失,可以称之为好剧。假如二者都登峰造极,那么简直就是稀世珍宝。

这样的作品求之不得,相当稀缺,假如一定要列举名字,近年播出的《漫长的季节》《繁花》,当之无愧。然而,绝世好剧可遇不可求,因此腾讯视频的工作重心,是日复一日地寻找艺术魅力与商业价值兼具的所谓普通好剧,合格好剧。

郑晓龙:平衡“严肃”与“娱乐”

著名导演,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春羽影视董事长郑晓龙表示,长剧集和微短剧并非对立。就像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前者讲究演奏技巧、深度和情感的内涵,是对艺术形式的极致追求;后者的特点是轻松、富有节奏感,贴近大众,充满活力,能够迅速捕捉到听众的心,带来愉悦和共鸣。

长剧集和微短剧也像“铁军”和“轻骑兵”,两者在战场上可以互为补充。严肃艺术为社会提供深刻的思想启示,帮助人们在物质化的世界中寻找精神的寄托;娱乐艺术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安慰与放松。

在电视剧创作中,无论是微短剧、短剧集还是长剧,这种“严肃”与“娱乐”的平衡同样重要。作为创作者,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社会主流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真实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深刻刻画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观众的娱乐需求,让作品能够引发共鸣,易于接受。简单地说,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应仅仅满足娱乐化需求,而应兼具深度和广度,既能让观众获得娱乐体验,又能启发他们对社会、人生、历史等更深层次的思考。

赵依芳:精品内容,守正创新

围绕如何迎接机遇与挑战,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分享了四点体会:

一、对精品内容的追求,是影视产业的立身之魂。好的作品一定是守正更要创新。面对异军突起的微短剧、短视频,我们积极拥抱、认真学习。

二、产业生态的积极布局,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行业要持续输出高质量的内容产品,一定需要有围绕内容生产的完整的产业生态协同和支撑。从内容出发,向相关产业链延伸。

三、拥抱科技变革浪潮,是影视文化行业的未来。华策影视在2023年成立AIGC应用研究院,自主研发了“有风”“国色”大模型,通过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备案,助力创意创作和国际传播等业务。

四、对国际传播的不懈坚持,是中国影视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当前,中国影视“走出去”虽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需要行业各方协同努力,突破文化差异、市场壁垒等障碍。

苏晓:抓住关键,重塑行业生态

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在开幕式上发布了《2024中国剧集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通过详实的市场数据,直面行业困境,力图为剧集产业找寻新的航向。

苏晓指出,中国剧集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精品化创作的成果斐然,《山花烂漫时》等20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彰显了行业在艺术追求与商业发展上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变化、产能收缩以及盗版问题肆虐,使整个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剧集产业的未来不仅依赖于创作者的智慧,更取决于行业生态的重塑。2024年是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值得骄傲的一年,精品与爆款的出现提振了行业信心,但剧集产业也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报告从四个关键问题入手,试图与行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第一,精品创作如何保持“质”与“量”的平衡?第二,短剧集如何实现盈利?第三,行业上下游如何“共生共担”?第四,盗版问题如何根治?

苏晓表示,尽管短视频的冲击加剧,剧集产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形态正发生深刻变革,但创作规律和创作初心不应改变。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生态重塑,剧集产业能够在巨变中找到新航向,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红果总编辑乐力,解读红果合作模式

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以红果短剧为例,介绍了微短剧平台方跟内容制作方合作的一些玩法。

红果跟整个行业的合作主要分成三类。

首先是定制剧。红果提供剧本,承制方承制,剧在红果播出之后产生的收益会持续分账。如果超出了制作费,平台会给投资方和编剧,按比例持续分账,长期有效参与结算。

第二是版权剧。版权剧又分为全版权和联合版权。全版剧的意思是,红果会预付一些制作费的保底金额,拿到剧的版权,上线红果播出。产生的播出收益,只要是超出了预期保底金额都会拿出分账。联合版权剧的意思是,一些制作方需要保留自己在特定渠道的发行权利,红果则会相应做一些合作上的沟通。

第三是引入剧,分为独家播放和非独家播放。制作方把剧放在红果播出,会得到相应的结算分账单价金额,引入剧是开放的,面向全行业的合作方进行内容合作。

与此同时,红果手上有大量的剧,大量的内容,也在积极地跟行业很多的合作伙伴、友商平台一起去做内容共享和置换。

另外,乐力还介绍了红果近两年的微短剧创作趋势。从2023年的小程序剧,是以中老年男性用户为主的产品,到了2024年,红果的女性用户、年轻用户有了显著增长。女性用户的占比,增长了14%,年轻用户的占比增长了40%。武侠、悬疑、推理、谍战等题材开始涌现。

在收入上,2024年的11月份红果是首次出现了单部剧单月分账,超过500万元的作品。春节期间的数据显示,红果出现了单月分账超过1,000万元的作品。

未来,红果在内容升级、解决同质化内容、补贴稀缺品类的方向下功夫。“果然计划”投资的项目,也均以稀缺品类的内容创作为主。

作为2025年中国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开年首场盛会,产业大会首度集结总台央视、省级卫视、爱优腾芒四大平台及短视频平台,集中发布长短剧行业的市场需求及发展策略。我们将持续报道相关信息,敬请关注。

【文/无花果】

The End

0 阅读:0

影艺独舌

简介:关于影像和艺人最恰如其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