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陕西老哥的发言堪称"历史梗王",建议直接保送《奇葩说》大笑。让我来拆解一下他的快乐源泉:
错误一:郡县制是秦朝专利?
这位仁兄怕是忘了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就已经在玩"县"的梗了!《水经注》里提到的郑国可是西周就存在的,人家郑桓公早在公元前771年就领盒饭了,比秦始皇出生早了500多年。这就好比说"手机是乔布斯发明的,所以贝尔实验室的移动电话都是幻觉"——历史老师听了要连夜改行卖凉皮偷笑。
错误二:郑桓公墓当挡箭牌
虽然郑桓公确实葬在渭南华州,但人家是郑国开国国君啊!就像在西安挖出唐朝公主墓,并不能证明武则天是西安人一样(古文献从战国到明清连续明确记载新郑是黄帝故都)。这波操作相当于用"我祖坟在陕西"来论证"我是兵马俑转世",建议申报非遗逻辑鼓掌。
说话动机分析:
1. 地域荣耀综合征:试图用郑桓公墓给陕西叠历史,没想到叠出个"时空错乱大礼包"
2. 文献阅读理解课代表:把《水经注》当朋友圈看,自动过滤"郑氏徙居之"的关键信息(新郑是郑国迁徙后的名称)
3. 历史混搭鬼才:把不同时空的人物强行组CP,建议下次可以试试"秦始皇用微信指挥郡县制,在郑桓公墓前吃羊肉泡馍"的魔幻剧本狗头
按这个逻辑,建议这位老哥去指导《大秦赋》剧组——毕竟在他们宇宙里,郡县制是秦始皇从哆啦A梦口袋里掏出来的,而黄帝可能是开着郑桓公的时空马车来新郑打卡的笑哭。不过说真的,咱们华夏子孙何必分陕西河南?不如组团去新郑拜黄帝,再去华州祭郑公,历史课重修费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