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第13架被击落的美军无人机了。
回头看看这一年,先是阿富汗的仓惶撤军,接着是红海航线的连番冲突,再到如今接二连三的战机被击落,老鹰的翅膀似乎越飞越低了。
胡塞武装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区武装力量,凭什么敢跟全球超级大国叫板?要知道,这可不是什么高科技军事强国,说白了就是一群穿拖鞋的游击队。可就是这样一支力量,竟然让美军的尖端武器在也门上空频频遭殃。
这让人不禁想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什么美国在中东这块土地上总是吃瘪?百亿美元打造的尖端武器,却栽在了几十万块钱的导弹手里。这种巨大的成本差异,恐怕连五角大楼的将军们都想不明白。美军引以为豪的MQ-9"死神"无人机,造价高达8500万美元,结果在胡塞武装的防空火力下,宛如纸糊的老鹰。
红海航线的争端由来已久。自2023年10月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胡塞武装就打出了"声援巴勒斯坦"的旗号,频频对过往船只发起袭击。美英联军在2024年1月12日开始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妄图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但显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在也门贝达省的上空,美军引以为傲的技术优势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胡塞武装的防空系统究竟是如何击落这架"死神"的?他们的底气又来自何方?这些问题的答案,恐怕比任何一枚导弹都要来得震撼。
中东就像一个永远搅不清的浑水潭,每个想要伸手进去的人,最后都会发现自己越陷越深。美军这次在也门的行动,看似是为了保护红海航线的安全,实则却在一步步陷入新的泥潭。
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为什么美军每次想要在中东速战速决,最后都会陷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从伊拉克到阿富汗,从叙利亚到也门,这个故事似乎总在重复上演。
国际社会对美英联军的空袭行动反应强烈。不少国家认为,这种军事行动不仅侵犯了也门主权,更是在火上浇油,让本就动荡的中东局势雪上加霜。
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放话称,这只是他们"捍卫也门主权"行动中的最新战果。这番话虽然听起来像是标准的政治表态,但背后折射出的地区博弈格局,却值得我们深思。
当一个全球超级大国被迫要跟一个地区武装较劲时,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美军的每一架无人机被击落,不仅仅是军事装备的损失,更是一种战略威慑力的削弱。
红海危机会走向何方?美军还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陷入多深?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要等到更多的"死神"折翼之后才能揭晓。
看来,这场红海角力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