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黄几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当时黄庭坚在山东德州任职,而黄几复在广东四会。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理解诗歌有以下帮助:

体会情感深度
当时北宋朝廷新旧党争激烈,黄庭坚和黄几复均受新党排斥,仕途不顺,且两人相隔遥远。知晓这一背景,能更深刻体会到诗中“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所表达的不仅是空间上的距离,更有因政治环境和现实困境导致的无奈与惆怅。
理解意象内涵
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意象。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当时的背景下,昔日相聚的美好与如今各自在江湖中历经风雨、独对孤灯的情景形成强烈反差,既体现了时光的流逝,也暗示了两人在仕途坎坷中对彼此的思念与牵挂。
把握主旨思想
黄几复虽有才华却在偏远之地沉沦,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两人的境遇,就更能明白“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不仅是对黄几复生活清贫和才能的描述,更蕴含着黄庭坚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进而更准确地把握诗歌对真挚友情的歌颂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无奈与思考这一主旨。
创作不易,求点赞,求关注。